(公开课)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教案+反思(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教案+反思(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4 08:41:50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大青树下的小学
精读引领课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的小学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绒球花
太阳花
汉族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绚丽多彩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白族
哈尼族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
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
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
都成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上课了,不同民族小学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跳孔雀舞
摔跤
做游戏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上课了,不同民族小学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巴坡小学
吴然
 
独龙江不睡觉,夜里照样流着,波浪追赶着波浪,又唱又跳。早晨,白而蓝的雾气在江面上飘飞着,在给独龙江洗脸呢。
两层楼,木石结构。二楼的外走廊镶有竹节形的木栏杆。站在走廊上,波飞浪翻的独龙江就在眼前,它绿蓝的波光,映照着学校的门窗。
我们的教室,有明亮的玻璃窗。早晨,太阳一出来,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我们的教室,照在黑板上,照在黑板上面的五星红旗上。五星红旗光彩夺目,我们的教室很明亮……
巴坡小学——美丽的小学
小刘老师叫刘春梅,是位汉族姑娘,一家人都在泸水县。去年,她从州师范学校毕业,分在巴坡小学。她教各年级的语文。小刘老师告诉我,学生都很努力,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先要学一段时间的汉语。我问一个叫王正华的同学喜不喜欢刘老师?王正华很害羞,抬头看看小刘老师,又回头看着几个同学,接着,他像回答老师的问题一样,很大声很整齐地说:“喜欢!”
巴坡小学——团结的小学
这时候,一群独龙族小学生,还有他们年轻的老师,也到江边来洗脸了。花花绿绿的
衣服,新鲜的脸蛋,以及吵闹、笑声,都映在流淌的江水里。
  洗了脸,小学生们坐在江边的石头上、草地上,用琅琅的读书声和独龙江的流水声比
赛。读书声和流水声响成一片。巴坡小学就在独龙江边。
巴坡小学——欢乐的小学
1952年,这所小学的建立,结束了独龙族“结绳记事”、没有学校的历史。
50年间,巴坡小学曾经是独龙江惟一的一所完全小学。“36年前,我就是
从这所小学毕业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老县长高德荣,指着巴坡小学的校牌说。高县长后来读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师范学校,曾回到
巴坡小学教了5年书。“现在,巴坡小学有56个学生,5位老师。”高县长对这
所学校了如指掌。显然他也看到了学校的破旧。半个多世纪了,校牌上的油漆
早已脱落,字迹也都褪色了。坏朽的门窗裂着缝,或者粗糙随便地钉着木条子……
学生在上课。看见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车,这么多的人,他们从没有玻
璃的窗子里探出头来,脏脏的小脸对着我们笑。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我把场景说清楚
谢谢指导第三课时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3.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4.选择学校的一个场景说清楚。
【教学重点】
1.想象画面,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2.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教学难点】
选择学校的一个场景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吴然老师的作品《大青树下的小学》,先看老师来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有没有让你觉得特别新鲜的地方?再看看书中的插图,有没有让你觉得更新鲜的地方?老师想做一次魔法师,把“大青树下”换成一个括号,给它换一个词语,谁来试试看?美丽的、团结的、欢乐的、宁静的……
在课文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哪句话?谁能快速找出来,读给大家听?“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拿起笔,在文中把这句话勾画出来。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这所边疆的小学,到底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这节课我们就到课文中去一探究竟。
二、品读“美丽”
课前同学们已经自读了课文,划出了有新鲜感的语句,相信下边这些词语一定不会难倒大家。
出示词语:绒球花
太阳花
汉族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绚丽多彩
读了这些词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请看大屏幕,一朵朵绒球花、太阳花开遍山野,五颜六色,真是美丽极了!(板书:美丽)
美丽还体现在小学生穿着的衣服上。“绚丽多彩”这个词语,在二年级学过的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中出现过。它是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比如鲜花、彩虹、宝石、珊瑚。这里用来形容小学生的民族服装,因为这是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来这里上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
我们来仔细看看这些图片,这些民族的服装有金黄的、墨黑的、深蓝的、粉紫的,再搭配上精美、闪耀的头饰、配饰,色彩多么艳丽。书中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民族服饰,大家一起看看。穿戴着民族服饰的小学生走在山间的小路上,仿佛是一道道正在行走着的亮丽彩虹。
谁在勾画句子的时候觉得它很新鲜,把它勾画出来了?请她来读给大家听。
想一想孩子们还可能从哪些地方走来?他们从吊脚楼里走来,从凤尾竹深处走来,从茶园里走来,走进了大青树下的这所小学。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来,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这几句话。我读上句,同学们接下句。
美丽还体现在哪里?谁勾画了这句话?
出示句子: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洁白的粉墙就好像凤尾竹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尽情地展现着自己优美的舞姿。看到这个省略号,还能想象到什么?校园中的美景很多很多,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三、品读“团结”
你还勾画出了哪些有新鲜感的句子?
老师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句子:“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不同民族”“同一间教室”“一起”,孩子们虽然民族不同,但他们相亲相爱,不分彼此,团结友善,就像一家人。(板书:团结)
四、品读“安静”“欢乐”
这所小学除了美丽、团结,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谁来把老师勾画的这句话读一读?
出示句子:“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你能想象到朗读课文的声音是多么地好听吗?孩子们的朗读正确、流利,比美妙的歌声还要好听。连小动物都听的入迷了,久久不肯离去。多么悦耳的读书声,多么安静的校园!(板书:安静)从小动物的表现来体现小学生学习的认真和学校的安静。这种写作方法叫做侧面描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侧面描写。
出示句子:“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和城市里的学校不同,这所民族小学课间活动也富有民族特色,傣族人民跳孔雀舞,彝族孩子摔跤,黎族孩子做游戏跳竹竿,还常常有小动物不请自来,加入到这欢乐的海洋中。(板书:欢乐)所以,这又是一所欢乐的小学。
这一次朗读咱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看看能不能读出民族小学安静、欢乐的特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生是一所美丽的小学、团结的小学、欢乐的小学、安静的小学。让我们一起满含赞美之情再读这句话: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拓展阅读《巴坡小学》
告别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让我们走进吴然老师的另一部作品《巴坡小学》。(板书:巴坡小学)看看这又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呢?请把目光聚焦到手中的阅读资料,默读文章,勾画出让你有新鲜感的词语或者句子,边勾画边思考:看看两所学校有哪些相似之处?
你发现了哪些相似之处呢?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巴坡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
谁来把你勾画的句子读一读?通过这些句子你发现巴坡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巴坡小学,是一所团结的小学。
谁来把这几句话读一读?通过这些句子,你还发现这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对,它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样是一所欢乐的小学。
同学们很会读书,那你们发现了哪些不同之处呢?谁来把自己的发现说一说?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相比,巴坡小学是一所落后的小学,但同学老师们喜欢它,它一定充满着希望。(板书:落后)
六、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两所民族小学,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发现了一些新鲜的词句和表达方式。其实,我们的学校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请你从这几个地方中选一个场景说一说,试着写一写。
【板书设计】
大青树下的小学
巴坡小学









乐《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解读及教学反思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个题目有着朴素的诗意,让读者很自然地想到环境的美好、故事的温馨、情感的淳朴……
文章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通过语言文字描画出的几个美好和谐的画面。一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们来上学的景象,小朋友们的出现,让整个校园都变得绚丽多彩,朝气蓬勃;二是树、鸟儿、蝴蝶、猴子都倾听小学生们朗读课文和各种小动物看小学生们课下玩耍的画面,前者令人陶醉、神往,后者让人感受到了天真、可爱;三是对铜钟和影子的特写,定格出一幅充满温情和希望的美好画面。
显然,这是一篇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的散文,白描手法,朴实的语言,典型的画面,把日常的校园生活写得如诗如画,让不熟悉这种学习生活的孩子们读了感到新鲜,产生向往。
这样一篇精美的文章,怎么体现它在语文学习中的文本价值,在备课之前我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语文课程学习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第一个维度,不同地区的学生关注点一般是不同的,这正好与课后第二个思考题“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的设置意图相吻合。学生认为特别的地方,也是学生感受最深的地方,是课堂上的兴趣激发点。对于我的学生来说,他们身处城市,对少数民族的生活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文章中的“民族风情”首先会成为他们的新鲜感所在。这也就是我在一开始就呈现少数民族名称,让学生想象画面的原因。
第二个维度,要想到学生会对哪些词句感到新鲜,如何引导学生从对内容的兴趣过渡到对词句表达形式的兴趣上来。就一般性学情来看,第一自然段第一句的排比句式,第二自然段对窗外安静景象的描写,对小动物的描写,最后一个自然段选择对铜钟和凤尾竹影子的描写作为结尾……这些都值得关注,值得引导学生进行品味。所以我在第一自然段设计让学生想象他们还会从哪里来,第二自然段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第三自然段抓住省略号进行想象,都是希望学生能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
第三个维度,既是对单元主题的回应,更是为了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校园生活,探寻不同地区小朋友的校园生活。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拓展阅读了吴然的《巴坡小学》,课后布置了写一写自己学校生活的场景,这也正好与课后第三题是对应的。
基于这三点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我的教学目标。
一、以想促悟,激发兴趣
学生在阅读中转换、补充、生成。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勾画自己感兴趣的词句,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理解文本的目的。
??例如课堂一开始的读“绒球花
太阳花
汉族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绚丽多彩”这几个词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的服饰,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绚丽多彩,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想象画面。然后又结合插图和资料袋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服饰色彩鲜艳的特点。后来,我又设计了“想一想孩子们还可能从哪些地方走来?”“想一想校园里还有哪些美景”,充分激发学生想象的内驱力。
二、以读促悟,提高兴趣
一堂没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无疑是充满遗憾的。在这一节语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用自豪、赞美的感情来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刚开始,我用提问的形式问学生:“那些民族小学的同学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学校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我先让学生自己体会读,然后用引读的方式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讲得很动情,学生读得很投入。课堂效果也达到了。
??在感受民族小学“安静
欢乐”的特点时,我又采用了小组合作朗读的形式,让学生读出民族小学动中有动静相宜的特点。
三、方法迁移,能力提升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为了契合校园生活主题,又可以进一步落实“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精读引领之后,我让学生拓展阅读吴然老师的另一篇作品《巴坡小学》,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分享中比较民族小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体会作者表达上的特点,建构“为儿童生活着想”的具有逻辑性的语文课程。
这堂课有很多不足,对文本的解读,对新教材双线结构的把控,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诚恳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