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第2课时)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3 22:0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3.3.1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第2课时)
人教版
八年级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知识回顾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
2.“三线合一”
.
问题 以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1为命题,它的题设和结论是什么?
题设(条件):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结论:两个底角相等.
问题 交换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你能得到一个怎样的新命题?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问题 我们得到的新命题能用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类比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证明方法,你能选择一种来证明这个命题的真假吗?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已知:如图,在△ABC
中,∠B
=∠C.
求证:AB
=AC.
A
B
C
D
证明:过顶点A作AD⊥BC于点D.
在△ABD
和△ACD
中,
∠B
=∠C,
∠ADB
=
∠ADC
=
90°,
AD
=
AD,

△ABD
≌△ACD(AAS).

AB
=
AC

  追问 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
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注意:前提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符号语言:
在△ABC
中,
∵ ∠B
=∠C,
∴ AB
=AC

等角对等边
).
A
B
C
思考 与等腰三角形性质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区别?
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性质是等边对等角,判定是等角对等边)。
巩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例1 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
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A
B
C
D
E
1
2
 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
∠1
=∠2,AD∥BC.
 求证:AB
=AC.
巩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追问 要证明AB
=AC,应如何选择证明方法?
(1)AB、AC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要证AB=AC,需证∠B=∠C,
应选择“等角对等边”;
(2)从已知看:
因为AD∥BC,
可以找出∠B,∠C与∠1,
∠2的关系;
(3)又因为∠1=∠2,利用等量代换
可得∠B=∠C即转化到同一个
三角形中.
A
B
C
D
E
1
2
巩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已知:∠CAE
是△ABC
的外角,∠1
=∠2,AD∥BC.
求证:AB
=AC.
A
B
C
D
E
1
2
证明:∵
AD∥BC


∠1
=∠B(
),
∠2
=∠C(
).

∠1
=∠2,

∠B
=∠C.

AB
=AC(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等角对等边
课堂练习
已知:如图,AD
∥BC,BD平分∠ABC。
求证:AB=AD.
B
A
D
C
证明:

AD∥BC,
∴∠ADB=∠DBC.
∵∠ABD=∠DBC,
∴∠ABD=∠ADB.
∴AB=AD(等角对等边).
拓展延伸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着对角线折叠,
重合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答案:是等腰三角形.因为,如图可证∠1=∠2.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请问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等角对等边”。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应注意什么?
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判
定的区别和联系.
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两者是互逆定理。
布置作业
 
1.教科书P79练习第1、4题;
2.作业本(拓展):如图,标杆AB高5m,为了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面上与点B距离相等的D,E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点D,B,E在一条直线上。量得DE=4m,绳子CD和CE要多长?
A
C
D
B
E
敬请各位老师指导
谢谢
作业答案
  练习1: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ABC,△ABD,△BCD.
(证明略)
练习4:证明: ∵OA=OB
∴∠A=∠B(等边对等角).
又∵AB∥DC,
∴∠A=∠C,∠B=∠D.
∴∠C=∠D
.
∴OC=OD(等角对等边).
作业答案
  拓展: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型问题,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本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腰长的问题.
解:选取比例尺为1:100(即为1cm代表1m).
(1)作线段DE=4cm;
(2)作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MN,与DE交于点B;
(3)在MN上截取BC=2.5cm;
(4)连接CD、CE,△CDE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量出CD的长,就可以算出要求的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