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补考试题2(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补考试题2(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4 09: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补考试卷
总分:40 分 考试时间: 35 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5分)
三等车[俄]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
谁要是以为这种等次的火车,他想乘就可以乘,别人管不了,那就大谬不然了!
在1911年3月锡兰的科伦坡,我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早晨,还刚刚七点多钟。
可是已经火伞高张,燠热异常,这是一种凝重的、呆滞不动的暑气。每当要下可怕的暴雨前,总是会出现这样的酷热;暴雨后,洪水便开始泛滥了。
我穿一身白衣服,戴一顶白色盔形凉帽,坐在一辆漆得亮晶晶的、晒得滚烫的、小小的人力车上。在人力车的两根细细的车杠间,一个黑黝黝的高大的泰米尔人,身子微微前倾,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着车向前奔去,他的健美的裸体上上下下都闪耀出亮光。
我这是上火车站去,打算到阿努拉达普拉市去。
前面已是车站广场,走进车站大厅,人就感到舒服些了,到处都有柔和的穿堂风。
我摘下凉帽,一面揩着大汗淋漓的冰冷的前额,一面急匆匆地朝站台入口处走去。
列车已停好在站台上,又高又沉,车顶是白色的,窗帘也是白色的。
我赶紧去售票处,一边走一边掏出几枚硬币,正好够买一张去阿努拉达普拉的三等车票。一个英国人从售票处向外张望,我把硬币在他面前敲着,说:
“Third class, Anaradhapura!三等车,去阿努拉达普拉!”
“First class?是头等车吗?”英国人问。
“No, third class!”我喊道。
“Yess, first class!”英国人也喊道,递给了我一张头等车票。
我气得火冒三丈,粗着喉咙讲出了一席话,内容大致:
“听着,我讨厌这种做法!我想亲眼看到这个国家的全部风土人情,这个国家的全部生活和这个国家里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所谓的‘贱民’,你们是喜欢把有色人种算作‘贱民’的,不消说,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胆子乘坐头等车。可是每回只要我想坐三等车,就会同售票员争起来!我明明讲得清清楚楚要乘三等车,售票员却总是利用这些字眼发音近似,打断我的话,跟我胡缠蛮搅:‘您是想说头等车吧?’我大声喊道:不是的,三等车。但是他却不睐我,还是给我一张头等车票。我把票子扔回去,于是售票员恼火了,怎么也想不通,一个白人竟会有这样下贱、这样疯狂的念头,想同有色人种坐在一起。他也开始大喊大叫,吓唬我说,我会从那些土人身上传染到一身虱子的,而主要的是教训我,在这里。没有一个白人,绝对没有一个白人乘坐三等车,白人乘坐三等车是不能接受的,是有失体统的,是令人愤慨的!”
这回,我斩钉截铁地说:
“别噜苏,请您立刻给我一张我要买的票!”
售票员终于屈服了,我的愤怒使他大为吃惊,有一刹那间,他愣住了,后来,突然横下心来,扔给了我一张三等车票。
我大获全胜,得意扬扬地在车厢里坐好,等待着旅伴,也就是那些有色的“贱民”。
可是见鬼,他们不上来,一个也不来!
而站台上,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跑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却一刻也没有停过,他们都打我的包房前跑了过去。
他们吗都不上来,只是往前跑,跑到哪儿去啊?
噢,我恍然大悟:是我的凉帽,白人戴的白凉帽吓着了他们!
于是我摘了凉帽,缩在角落里,重又等他们上车,可是重又白等了一场。
我感到纳闷:“为什么现在仍然没有一个人上来呢?要知道现在他们看不到我了呀?”
我霍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头探出车窗,想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立刻弄清楚了,而且非常简单——在我乘坐的这间包房外边,几个粉笔写的大字:另有用途!我刚走进这间包房,车站上的人立刻就在外边写上了:另有用途!唉,你呀,又吵又闹,寸步不让,总算买到了张三等车票,那你就自作自受去吧,一个人就像白痴似的枯坐着吧。
列车飞驰着,在由空中倾注到这片天堂般的土地上的炫目的热浪中飞驰着。车窗外,繁花盛开的密林无尽地、飞一般地向后退去,清晰地回响着车轮的隆隆声。
“椰——子!”每到一站都有人高声叫卖椰子,伴随着那凄凉的叫卖声的是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过我的包房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
在此后的一个车站上,我像个小偷一样悄悄地溜进四等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有坐的、有站的,肤色全都是黑的或者褐色的,他们只在胯部包着块遮羞布,遮羞布全汗湿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这种等次的火车”指的是题目中的“三等车”首段既设置了强烈的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中画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都突出了天气特点,那就是极端的热,表现了当地特殊的环境特点,也为文章烘托了压抑的气氛。
C.“一个白人竟会有这样下贱,这样疯狂的念头,想同有色人种坐在一起。”“是我的凉帽,白人戴的白凉帽吓着了他们!”这两句话体现了有色人种和白人间的鸿沟。
D.小说描写了高大的泰米尔人,赞美他“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着车”,并有“健美的裸体”表现了他的境遇要好于其他有色人种。
2.“我”是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对“我”进行刻画。(6分)
3.小说最后两段描写了有色人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16分)
4.《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 ”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 ”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5.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6.《荀子·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的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师说》中,韩愈列举了孔子从师谦逊的态度:孔子认为,众人中,至少一人能比我强点,我就能拜他为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荀子《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 。”
10.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作品)中的“ ,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1.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纵观历史,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不仅______地延续下来,而且不断创造辉煌。这并不是因为中华大地得天独厚,事实上,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遭受的灾难尤深尤重。中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加之人口众多导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因而成为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根据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引起的。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 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安然 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难,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脉相承? 覆没 ?沉淀? 渡过
B.一脉相通? 覆没 ?积淀? 度过
C.一脉相承? 覆灭 ?积淀? 渡过
D.一脉相通? 覆灭 ?沉淀? 度过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引起的。
B.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
C.而根据后来的历史研究显示,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
D.而根据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 14.下列是对应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
B.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如何去回答
C.很多人都在努力地寻找答案
D.对于这一问题,很多人都无法回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