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宇宙航行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5 宇宙航行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4 15:4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宇宙航行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CONTENTS
宇宙速度
01
人造卫星
02
地球同步卫星
03
卫星变轨问题
04
[目标定位] 1.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2.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掌握人造卫星的线速度、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3.了解人类对太空探索的历程及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
宇宙速度
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远。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01
牛顿设想的人造卫星原理图
这个速度应该有多大呢?
宇宙速度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
01
1、第一宇宙速度
v
=7.9km/s
宇宙速度
01
1、第一宇宙速度
6
24
11
10
37
.
6
10
98
.
5
10
67
.
6
×
×
×
=
-
×
m/s
建立模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基本思路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GM
v
R
=
=7900m/s
=7.9km/s
v
=7900m/s
是地球卫星的最大运行速度
宇宙速度
01
1、第一宇宙速度
建立模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基本思路2:重力提供向心力
适用于计算任意天体的第一宇宙速度
宇宙速度
01
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7.9km/s(地球卫星最大的绕行速度,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
=16.7
km/s
(卫星挣脱太阳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v
=11.2
km/s
(卫星挣脱地球束缚变成小行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宇宙速度
01
宇宙速度
01
宇宙速度
01
宇宙速度
01
【例题1】
【例题1】
答案: B
【例题2】
【例题2】
答案: CD
人造卫星
02
发展历史: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踏入太空;
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任务;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人造卫星
02
三种轨道
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指向地心。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时刻指向它所做圆周运动的圆心。
因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与地心必定重合。故存在三种人造地球卫星轨道
人造卫星
02
三种轨道
①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
卫星始终处于赤道上方;
②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
平面垂直,卫星通过两极上空;
③一般轨道,卫星轨道和赤道成
一定角度。
人造卫星
02
1、基本思路:
建立模型: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重力)提供向心力
人造卫星
02
2、卫星运行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r
越大,T
越大)
(r
越大,v
越小)
(r
越大,ω越小)
(R为地球的半径,h为卫星距地面的高度)
【例题3】
【例题3】
答案: ABD
【例题4】
【例题4】
答案: B
THANKS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