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练习八第2~5题。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这有四根一样长的小棒,你们可以用这四根小棒围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吗?(正方形)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围成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如果从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个什么图形呢?(师边说边拿走一根小棒)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感知角的特征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找出图中的角。
3.观察讨论:角都有什么?
4.归纳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5.找出自己身边的角,给大家介绍介绍。
6.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说不是角的理由。
(二)折角
师: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折好后,先同桌互相介绍自己折的角,再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三)玩活动角
1.学生操作。
2.同桌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指名汇报。
4.归纳小结。
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两边的张口越大,角越大,两边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通过猜测,拨动活动角,去体验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才能得到充分的感知,增强了认识效果。
5.猜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大屏幕显示同样大)
(四)比角
1.学生操作,交流汇报。
2.老师演示。
3.实际操作。
同桌之间比比看,谁折的角大?(指名上台演示)
(五)画角
1.看课件、学画法。
2.学生试画。
3.指名汇报画法,老师一边板演。
4.展示学生画的角,学生互评。
三、知识应用,拓展延伸
1.完成练习八第3~5题。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四、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呢?同学们回家后能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很难理解“角”这一抽象概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水平。如初步体验生活中的角之后,有的学生把顶点叫做角,让他给大家摸摸身边的角,他就只是摸摸顶点,这时我出示一个点和一个角,让同学们讨论比较,进一步体会从同一点出发的两条边夹住的地方才是角,加深了同学们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