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须准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
3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第Ⅱ卷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
写,涂写要工整、清晰
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读“四国某年人口变动图”(下图),回答1~2题。
(%)4
甲乙丙丁(国家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人口增长处于高增长阶段的国家是
D.丁
2.在四个国家中,最能体现芬兰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C.丙
改革开放后,广州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吸引了大批外籍人士迁入。下图为来自某发达国家
的外籍人士日常的生活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外出吃饭
公
徒徒
比京时间
高一地理期末试题一1-(共8页)
3.影响该外籍人士迁移到中国的主要因素是
A.收入高低
B就业机会
C.婚姻家庭
D.政治
4.该外籍人士在广州选择居住地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可能是
A.配套设施完善B.上班交通便利
C.房屋价格低廉D居住环境优美
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40001
3654
1200r04
3562
3000
900
人均粮食消费(千克年)□人均耕地hm2
●可承载人口数万人
5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资源减少
地区开放程度下降
C.消费水平提高
D.科学技术的进步
,
6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A.宣传勤俭节约,降低生活内需
B.限制煤炭开采,减级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小耕地面积
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经济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空间发展方向模式图”读图回答7-8题
对甲
外
铁交H乙
丙
海港
中心‖乐
城区‖区
旅游区
沿海风景线
从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考虑图中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轻工业区、重工业区、商贸区
B.轻工业区、商贸区、重工业区
C重工业区、轻工业区、商贸区
D.商贸区、轻工业区、重工业区
8图中住宅区的区位优势是
A.环境优美
B.土地价格低
C对外交通便利
位于城市中心区
高一地理期末试题-2-(共8页)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B2.D3.C4.A5.C6.D7.C8.A9.B10.A
11.C12.B13.D14.B15.A16.B17.D18.B19.A20.C
2.A23.C24.C25.D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0分)
6.(14分)(1)特点:与2000年人口金字塔相比,205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呈底部收缩、上部变
宽的形态。(2分)原因: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重减小;老年人口比重上
升,老龄化日趋严重。(每点2分,共4分)
(2)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较低生育率;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
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口寿命大大延长;抚育子女负担重,生育意愿
低等。(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3)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创建良好的老人生活环境;合理延
长退休年龄;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力数量需求;适度放宽人口生育政策,积极鼓励
育等。(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27.(12分)(1)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城镇,农业人口减少,非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
(答城市化率提高不给分);生产总值上升;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2)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2分)②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
效应(2分)
(3)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提供就业岗位,分流老城区人口。(任答出
其中1点即可给2分)
8.(12分)(1)纬度低,光热充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充足;火山灰土,土壤肥沃;缓
坡台地地貌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发生洪涝。(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2)基础设施完善,减轻了自然灾害的威胁;科学技术进步,培育了良种,提高了单产;种植
技术进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利于提高菠萝单产。(每点2分,答对2点得4分)
(3)徐闻县菠萝产量大、品质高、口感好;交通运输条件改善。(任答出其中1点即可得2分)
29.(12分)(1)持续性(2分)
(2)向家庭成员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用不
同颜色的垃圾袋(桶)存放各类垃圾;按指定的时间、地点投放到指定的位置。(从意识和
行为方面作答,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其他合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3)减少污染、美化环境;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使用资源、循环使用资源;有利于生
态环境的恢复。(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
(4)养成节约的习惯,减少垃圾的产生(如节约用纸);废旧物品的循环利用等。(任答1点
即可得2分,其他合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高一地理期末试题-答案-1(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