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24张PPT)+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24张PPT)+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7-15 09:51:07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中华民国的创立
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国成立
知识目标
01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各项政策
02
知道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03
理解《临时约法》的内容和重大意义
中华民国
时间:
定都:
临时大总统:
国旗: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选举产生参议员
中华民国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
袁世凯出身于官宦之家,早年发迹于朝鲜,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成为李鸿章之后清政府的核心人物。曾积极参与维新运动,清末新政推动近代化改革。武昌起义后成为清政府最后的倚靠,且率军攻下武汉两政,利用清政府和国外势力的支持,革命党人的软弱,左右逢源。
革命形势
内外夹击
经济封锁
外交孤立
军事威胁
袁世凯:政治讹诈
袁世凯:军事进攻
革命党人:立宪派
旧官僚
如果你是孙中山,你会如何处理?
武力统一?退让妥协?其他?
袁世凯篡权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孙中山辞职,经过南京参议院选举的形式,袁世凯由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摇身一变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袁世凯暗使部队在北京“兵变”
外国势力以保护使馆,侨民为借口,调兵北京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南京参议院妥协,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
参议院制定,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以法律的手段约束袁世凯,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临时约法
产生
性质
分析临时约法内容,哪一条是为了限制袁世凯,除此外还有什么意义?
第一章总纲
第二条
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第二章人民
第五条
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
自由平等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三章参议院
第四章总统
第六章法院
第十六条
第三十条
第五十一条
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
三权分立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章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五条
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
责任内阁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1日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
责任内阁
临时约法能否约束袁世凯?
中华民国
 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
卖人
口、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
 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
 社会生活: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
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
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
 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
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
意义
01
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02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03
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
辛亥革命
局限性
0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变化
02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03
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启示
0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02
革命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
课堂小结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的创建
时间: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建立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
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选举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改用公历等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
A
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谢谢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华民国的创立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
)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规定参议院行使行政权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D.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3.如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5.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6.史学家金冲及指出:“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巨大的进步”称为
A.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中国近代以来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规定颠覆了(  )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也”
B.“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天下为主,君为客”
8.与以下示意图中序号相关的正确结论是
A.武昌起义后,成立了广东军政府
B.清朝统治结束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者是袁世凯
D.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9.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史学界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失败论”,一种是“成功论”。持“成功论”学者的依据是(

①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 ④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外国东西的传统。”可见他认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由于
A.思想闭守
B.制度选择
C.领导失误
D.科技落后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这表明
A.维新派对美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B.知识分子完全抛弃中国政治传统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革命派没有找到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综合题
13.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

10

10
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材料二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说“1911

10

10
日”这一天“极不平凡”,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又是指什么革命?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谁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胜利果实后来被谁篡夺?
(3)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请评价辛亥革命?
14.1912年1月1
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诞生。
材料一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潮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旗袍的演化过程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服装发展的典范,尤其是“改良旗袍”出现更是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服装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碰撞,造就了中国服装的革新发展。
——张玲《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服装”演化进程的研究——以旗袍为例》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
材料三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责任、司法独立。
(2)材料三出自哪一历史文献?如何评价该文献?
(3)材料三中“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D
6.A
7.A
8.D
9.D
10.D
11.A
12.D
13.(1)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2)孙中山;袁世凯。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或专制制度);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14.(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发生变化。
(2)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原则—主权在民
思想—三权分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