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原子核衰变及半衰期
1.家庭装修使用的大理石中常含有放射性元素氡(),其衰变方程为:,半衰期为3.8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衰变中释放出的射线比射线的穿透能力强
B.10个氡核经过3.8天的衰变剩余5个氡核
C.钋()的比结合能大于氡()的比结合能
D.若采用增大压强的方法,可以改变氡()的半衰期
2.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
B.放射性元素与别的元素形成化合物后就不具有放射性
C.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D.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
3.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有一定的规律.氡222衰变为钋218的规律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的是任意时刻氡222的质量m与t = 0时的质量m0的比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氡222的半衰期是7.6天
B.氡222的半衰期是3.8天
C.若升高温度,氡222的半衰期将变长
D.若升高温度,氡222的半衰期将变短
4.在一个原子核衰变为一个原子核的过程中,发生β衰变的次数为( )
A.8次 B.6次 C.4次 D.2次
5.放射性元素A经过2次α衰变和1次β 衰变后生成一新元素B,则元素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较元素A的位置向前移动了
A.1位 B.2位 C.3位 D.4位
6.在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 )
A. B. C. D.
7.放射性原子核经过n次衰变和m次衰变,最终变为稳定的原子核
A.n=7,m=5 B.n=5,m=7 C.n=9,m=7 D.n=7,m=9
8.如图所示,两个相切的圆表示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某种衰变后,释放出来的粒子和反冲核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
A.原子核发生β衰变
B.原子核发生α衰变
C.大圆是释放粒子的运动轨迹,小圆是新核的运动轨迹
D.大圆是新核的运动轨迹,小圆是释放粒子的运动轨迹
9.下列关于射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射线都是电磁波量
B.射线射入磁场时会发生偏转
C.高速运动的电子流是射线
D.射线由高速氦原子核组成
10.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1、X2、X3和X4各代表某种粒子,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X1是电子 B.X2是质子
C.X3是中子 D.X4是中子
11.衰变成,共发生了________次衰变和________次衰变.
12.放射性同位素被考古学家称为“碳钟”,它可以用来判定古生物体的年代。宇宙射线中高能量中子碰撞空气中的氮原子后,就会形成很不稳定的,它很容易发生β衰变,变成一个新核,其半衰期为5730年。该衰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_____。的生成和衰变通常是平衡的,即生物机体中的含量是不变的。当生物体死亡后,机体内的含量将会不断减少。若测得一具古生物遗骸中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则这具遗骸距今约有_____年。
13.现在的核电站比较广泛采用的核反应之一是:
(1)核反应方程中的是反中微子,它不带电,质量数为零,试确定生成物锆( Zr)的电荷数与质量数.
(2)已知铀(U)核的质量为235. 0439u,中子质量为1.0087u,钕(Nd)核质量为142.9098u,锆核质量为89. 9047u;又知1u=1.6606×10-27kg.试计算1kg铀235大约能产生的能量是多少?
14.已知氘核质量为2.0136u,中子质量为1.0087u,核的质量为3.0150u.两个速率相等的氘核对心碰撞聚变成并放出一个中子,释放的核能也全部转化为机械能(质量亏损为1u时,释放的能量为931.5MeV.除了计算质量亏损外,的质量可以认为是中子的3倍).
(1)写出该核反应的方程式;
(2)该核反应释放的核能是多少?
(3)若测得反应后生成中子的动能是3.12 MeV,则反应前每个氘核的动能是多少MeV?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由射线及射线的特点可知:衰变中释放出的射线比射线的穿透能力弱,故A错误;
B.半衰期是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适用,少数原子核不适用,故B错误;
C.钋核比氡核稳定,钋()的比结合能大于氡()的比结合能,故C正确;
D.半衰期不受外界环境及化学状态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C。
2.A
【解析】
A. 某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小2,发生一次β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增加1,则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选项A正确;
B. 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所处的化合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
C. 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后形成的电子流,选项C错误;
D.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选项D错误.
3.B
【解析】
试题分析:半衰期是指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的时间,是一个统计学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衰变进行统计才有意义.根据图像可得氡222经过3.8天没有衰变的就剩下一半,所以选项A错B对.原子核衰变是原子核内部的反应,温度的高度只能影响分子结构不能影响原子核内部,所以温度对原子核没有影响,无论温度如何,半衰期不变,选项CD错.
考点:原子核衰变 半衰期
4.B
【解析】
设经过m次α衰变,n次β衰变,则有:
4m=32,2m-n=10
解得:
m=8,n=6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C
【解析】
α粒子是,β 粒子是,因此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 衰变电荷数增加1,据题意,电荷数变化为:,所以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向前移动了3位.故选项C正确.
【点睛】
衰变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根据发生一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2,发生一次β 衰变电荷数增加1可以计算出放射性元素电荷数的变化量.
6.A
【解析】
根据核反应方程中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得
所以X表示,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衰变方程为:,则:234=206+4n,解得:n=7,又:91=82+7×2+m(-1),解得:m=5,故A正确,BCD错误。
8.AC
【解析】
分裂前后动量守恒,由半径可知小圆粒子带电量大,为生成的新核,肯定带正电,由洛伦兹力可判断新核沿逆时针转动,另一个粒子沿顺时针转动,由洛伦兹力可判断为电子,A对; C对;
9.CD
【解析】
射线由高速氦原子核组成,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是高频率、高能量的电磁波,不带电,进入磁场不发生偏转,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10.BC
【解析】
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守恒、核电荷数守恒,因此为,为,为,为;
故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11.4 2
【解析】
[1]衰变为,质量数减小16,电荷数减小6;由于原子核经过一次衰变,电荷数减小2,质量数减小4,经过一次衰变后电荷数增加1,质量数不变,所以衰变的次数为:
[2]衰变的次数为:
12. 17190年
【解析】
[1][2]发生β衰变,释放电子,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
测得一具古生物遗骸中含量只有活体中的12.5%,即 ,经过了3个半衰期,故这具遗骸距今约有
年
13.(1) 40, 90 (2) 8. 12×1013J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确定生成物锆( Zr)的电荷数与质量数;求出一个铀核反应发生的质量亏损,从而求出1kg铀235完全裂变放出的能量.
(1)锆的电荷数Z=92 - 60 +8= 40,质量数A=236 -146= 90,核反应方程中应用符号表示.
(2)1kg铀235的核数为(个)不考虑核反应中生成的电子质量,一个铀核反应发生的质量亏损为△m=0.212u
1kg铀235完全裂变放出的能量约为E=n△mc2=8.12×1013J.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核反应中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根据质量亏损算能量问题.
14.(1)(2)3.26Mev(3)0.45Mev
【解析】
(1)由质量数与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核反应方程式: ;
(2)质量亏损为:△m=2.0136×2-(3.0150+1.0087)=0.0035u,
释放的核能为:△E=△mc2=931.5×0.0035Mev=3.26Mev;
(3)设中子和核的质量分别为m1、m1,速度分别为v1、v2.反应前每个氘核的动能是E0,反应后动能分别为EK1=3.12MeV、EK2.
核反应过程系统动量守恒,以种子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1-m2v2=0,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2E0+△E=Ek1+Ek2,
Ek1=m1v12,Ek2=m2v22,
解得:E0=0.45?MeV;
点睛:对于核反应书写核反应方程要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的原则;原子核间的作用,要抓住微观粒子的碰撞相当于弹性碰撞,遵守两大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