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济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4.4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配套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济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选修3-5:4.4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配套作业(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4 12:3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4核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1.原子反应堆是实现可控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的组成部分有( ).
A.核燃料棒、减速剂、冷却系统、控制棒和防护系统
B.核燃料棒、减速剂、发热系统、传热系统和防护系统
C.核燃料棒、减速剂、碰撞系统、传热系统和防护系统
D.核燃料棒、中子流、原子能聚存系统、输送系统和防护系统
2.原子弹爆炸时的主要杀伤因素是( ).
A.光热辐射 B.贯穿本领 C.冲击波 D.放射性污染
3.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都是人类利用原子核能的途径,我国已建成了秦山和大亚湾两座核电站.下面关于这两座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原子核能
B.它们都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原子核能
C.秦山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原子核能,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原子核能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堆是用人工方法控制链式反应速度并获得核能的装置
B.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C.控制棒的作用是使中子减速,从而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
D.通入反应堆中的水起冷却作用和吸收中子的作用
5.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下列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D.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6.关于核能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
B.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生猛烈爆炸
C.氢弹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武器
D.原子弹是利用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而制成的核武器
7.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A.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原子弹利用核裂变
B.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原子弹利用核聚变
C.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不加控制
D.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不加控制
8.尽管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但人们不会因此停下和平利用核能发电为人类造福的脚步。关于现已建成的核电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电站发电是利用核聚变原理
B.核电站发电是利用核裂变原理
C.核反应堆工作时直接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D.核反应堆的链式反应速度是不可控的
9.1933年至1934年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为+→+,反应生成物像天然放射性元素一样衰变,放出正电子e,且伴随产生中微子ν,核反应方程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温度、压强等条件变化时,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之变化
B.中微子的质量数A=0,电荷数Z=0
C.正电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核外电子转变成的
D.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则质子与中子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α粒子的质量
10.有关近代原子物理的若干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结果,发现了中子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玻尔理论指出原子可以处于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D.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11.核反应堆主要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跟一般发电厂的主要区别在_______________.
12.为了核电站的安全,防止核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泄漏,核电站设置了四道屏障:第一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第三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核能是一种高效的能源。
(1)在核电站中,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核反应堆有三道防护屏障: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如图甲)。结合图乙可知,安全壳应当选用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选填“铝”、“铅”或“混凝土”)

(2)图丙是用来监测工作人员受到辐射情况的胸章,通过照相底片被射线感光的区域,可以判断工作人员受到何种辐射。当胸章上1mm铝片和3mm铝片下的照相底片被感光,而铅片下的照相底片未被感光时,分析工作人员受到了_________(选填""、""或“”)射线的辐射;当所有照相底片被感光时,工作人员受到了_____________(选填""、""或“”)射线的辐射。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原子反应堆的核燃料是用浓缩铀235制成的铀棒,铀235有易俘获慢中子、不易俘获快中子的特点,为维持链式反应,必须把裂变时产生的速度很大的中子的速度降下来,为此在铀棒周围放上减速剂,快中子与减速剂的原子核碰撞后能量减少,变成慢中子,为了使反应堆保持一定的功率,必须控制参与反应的中子数目,以控制核反应的速度,因此在铀棒之间插入一些镉做成的控制棒,镉吸收中子能力很强,靠镉棒插入的深度,来控制调节核反应的速度,核燃料裂变放出的核能大部分转化成热,使反应区温度升高,水或液态金属钠等流体反应堆内外循环流动,把反应堆中的热量传出去,用于发电,同时也使反应堆冷却;
A.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
B.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2.C
【解析】
原子弹爆炸时的主要杀伤因素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
A.光热辐射,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贯穿本领,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冲击波,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放射性污染,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故选C.
3.A
【解析】
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原子核能的装置,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A
【解析】
A.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可控的核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故A正确。
B.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故B错误。
C.控制棒的作用是控制中子数量,从而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故C错误。
D.冷却剂把反应堆核反应产生的热量传递出去,同时使反应堆冷却,故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AB.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选项AB错误;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选项C错误;
D.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选项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A.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产生的能量来发电的,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如果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生猛烈爆炸,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弹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武器,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而制成的核武器,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
AB.核电站和原子弹都是利用核裂变,选项AB错误;
CD.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不加控制,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AB.核电站发电是利用核裂变原理,选项A错误,B正确;
C.核反应堆工作时先将核能转化热能,然后再转化为电能,选项C错误;
D.核反应堆的链式反应速度是可控的,选项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因素无关,故A错误;
B、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A=0,电荷数Z=0,故B正确;
C、正电子产生的原因是核内的质子转化为中子时放出的,故C错误;
D、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要释放能量,根据质能方程及质量亏损可知,两个质子与两个中子的质量之和大于α粒子的质量,故D错误。
10.B
【解析】
A.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轰击氮核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中子是查德威克发现的,故A错误;
B.太阳内部发生的核聚变,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以太阳光的形式辐射出来,故B正确;
C.玻尔理论指出原子可以处于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能量状态是分立的、量子化的,故C错误;
D.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11.核燃料棒、减速剂、控制棒、冷却系统和保护层 产生内能的方式
【解析】
[1][2]核反应堆主要构造有核燃料棒、减速剂、控制棒、冷却系统和保护层, 它跟一般发电厂的主要区别在产生内能的方式.
12.作为核燃料的二氧化铀陶瓷芯块 将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留在芯块内 性能相当好的错合金燃料包壳 芯块密封在壳内 压力壳 防辐射泄漏的安全壳
【解析】
[1][2][3][4]为了核电站的安全,防止核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泄漏,核电站设置了四道屏障:第一道是作为核燃料的二氧化铀陶瓷芯块,能将绝大部分的裂变产物留在芯块内;
第二道是性能相当好的错合金燃料包壳,把芯块密封在壳内;第三道是压力壳;第四道是防辐射泄漏的安全壳。
13.混凝土
【解析】
(1)[1]由图乙可知,燃料包壳为铝,压力壳为铅,而安全壳为混凝土;
(2)[2]三种射线中射线给穿过1mm的铝片;而射线能穿过3mm的铝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