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 参考教案+同步练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 参考教案+同步练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4 20:53:42

文档简介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教学配套资源
14
蜜蜂
1、
教材分析
《蜜蜂》是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过程大体是在自家花园蜂窝捉20只蜜蜂,在背上做上记号,叫小女儿守在窝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飞蜜蜂。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结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没有迷失方向,先后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作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捉自家花园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好与其他蜜蜂区分;在两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试验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通过这样的比较,体会作者科学的作风。作者不光是认真观察,而且用心思考。可提示学生注意“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不仅十分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索的品质。课文中的结论,作者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也有模糊存疑的地方(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不奇怪,科学史上这种现象很多。教师可酌情给学生讲一讲法布尔生活的时代和当时研究条件的局限,再结合参考资料的有关内容(也不一定是定论)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要找到一个明确肯定的答案,要学习的是渗透在试验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对试验结论,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也可能会发问:那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是什么?超常的记忆力算不算蜜蜂能辨认方向的一个因素?但不管怎么说,作者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进一步说明他是一个严肃地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人。
2、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会读“概、阻”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辨认”等词语。理解“听说、我推测、确确实实”等词的意思。
2.
正确书写“蜜、蜂”等12个生字,指导写好“蜜、辨”,注意“辨”的中间部分,与之前学过的“辩”“辫”做区分。
3.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4.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搜集有关蜜蜂的知识。
(二)教师
多媒体课件,有关蜜蜂的图片等。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教师引述。上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昆虫世界,一起探究一下昆虫世界的奥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要探究的对象是蜜蜂。对于蜜蜂,你有那些了解?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出示作者法布尔的资料,师生交流。
(二)师生合作,交流预习
1.自由朗读课文。
对于昆虫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词语,检查生字读音。
多种形式认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接读等。
3.读带有多音字的句子。
课文中出现了好几个多音字,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你注意到了么?出示三个带有多音字的句子,自读,指名读。
??“那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4.指名分段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接着写“我”试验的过程,最后写了实验结论。)
5.理解重点词语。
“陌生”是什么意思?(不熟悉。)“准确无误”是什么意思呢?你能从课文当中找到这个词语的句子吗?(准确无误就是非常正确,没有一点错误的意思。)根据学生回答及时表扬学生:你们能结合句子来理解词语的意思,非常好。
6.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法布尔到底做了一项什么实验?(法布尔做的实验是证明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同学们,法布尔是怎么做这项试验的?试验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三)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课文哪一段是写法布尔是怎样做试验的?
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
2.谁来说说,法布尔的这项试验是怎么做的?(幻灯片出示提示:他先……再……然后……最后……)
3.为什么要那么麻烦,在每一只小蜜蜂的背上做上记号呢?(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他放出去的。所以在每只蜜蜂的背上都做上了白色的记号。)
说得有道理,你们是从哪个句子里知道的?让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4.法布尔可真仔细呀!那么除了在放飞的蜜蜂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法布尔还做了些什么呢?(法布尔还把蜜蜂放在纸袋里走了两里多路呢。法布尔还让自己的女儿在蜂窝旁边等着,这样就可以准确的知道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
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蜜蜂放在纸袋里呢?
5.是啊,做试验就得考虑细致周到,这样才科学,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起来感受法布尔科学的工作态度吧。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需要书写的生字,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2.学生说一说每个生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老师重点指导“蜜”,这个字下面是“虫”,与“密”做区分。注意“辨”的中间部分,与之前学过的“辩”“辫”做区分。
4.学生书写,提醒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开火车检查生字词认读。
2.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发现探究
1.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引入:试验的结果怎样?这些蜜蜂能回到它们的家吗?请同学们阅读三、四自然段。
(1)作者认为蜜蜂能回来吗?你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
(2)第一批回来了几只蜜蜂?这么长的路途,它们用了多少时间?
(3)此时你看到这两只归来的蜜蜂,你是什么心情?会对它们说些什么?
这时,小女儿看见“我”回来了,她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意外)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
(4)你从“将近”和“大约”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5)指导学生带着这种高兴,激动、甚至有点意外的心情朗读。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引入: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吧,请读第五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傍晚时又飞回来几只蜜蜂,你是从第几自然段读出来的?你们认为它们是什么时候回来的?大概用了多少时间。
(3)换位思考:现在你就是十五只蜜蜂中的一只,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难,也可以是巧遇。)
(4)可爱的小蜜蜂们,你们辛苦了,看到你们平安的归来,我是多么高兴啊!你们看作者是怎么夸赞这些小蜜蜂的?你觉得读时要注意哪些词语?
(5)学生再一次体会读。
3.学习第七自然段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非常佩服小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们怎么会有这种能力的?让我们看看本文作者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是怎么说的。
(2)学生朗读第七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再用不是…而是…说话
(3)你们同意法布尔的这个结论吗?请结合他做试验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要向法布尔学习什么?
(三)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1.学生自读拓展阅读中的《开隧道的矿蜂》。
2.全班交流阅读感受。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
2.课下继续拓展阅读,对昆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六、板书设计
14
蜜蜂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做事严谨
实事求是第14课
《蜜蜂》
课前作业
一、比一比组词
蜂(
)
验(
)
蜜(
)
锋(
)
脸(
)
密(
)
辫(
)
测(
)
括(
)
辨(
)
侧(
)
扩(
)
课内作业
二、请你根据法布尔做试验的过程,按照正确的顺序给句子排序

)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课后作业
三、填写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推测--(
)
激动--(
)
反义词:陌生--(
)
减少--(
)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不是……而是……
 尽管……但……
无论……总是……
 (1)(
)蜜蜂飞到哪里,(
)可以回到原处。
 (2)(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它们确实飞回来了。
(3)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五、拓展阅读《斑纹蜂》并思考:斑纹蜂是如何为子女准备食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