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_什么是科学探究__ [学生用书B2] 
 
 
 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的工作,和我们无关 
 B.科学探究是高深而神秘的,我们无法完成 
 C.科学探究需要尖端的仪器设备,我们无法完成 
 D.只要留心观察,从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进行科学探究 
 2.某学习小组准备对淮安地区不同水域环境中的鱼类生存状况进行探究,他们预测“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存”,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B )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3.海王星的发现过程中,亚当斯和勒威耶对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反常”这一现象作出的猜想是( A ) 
 A.可能存在某颗未知行星 
 B.牛顿理论可能不正确 
 C.行星的运行轨道是不能预测的 
 D.天王星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的首要工作是( A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搜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5.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红色的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色的花,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水导致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间补充水分后,郁金香还是开紫色的花。这说明实验结果与原来的假说是不符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 A ) 
 A.修改假说,重新实验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说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说相符 
 D.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6.下列不属于科学探究的是( A ) 
 A.小明到宁波旅游,游览了天一阁 
 B.苹果落在地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瓦特好奇水沸腾,发明了蒸汽机 
 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 
 7.“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C ) 
 A.东钱湖中哪种鱼脂肪含量最低 
 B.菜青虫喜欢食用哪种绿色植物 
 C.宁波植物园哪种花卉最美 
 D.不同的人指纹的纹路是否相同 
 8.将晒过的玉米粒随机分为相同的两份,其中一份烘干,另一份不做处理。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温度的食用油中加热,实验结果如表: 
 食用油的温度 
 不做处理的玉米粒 
 烘干的玉米粒 
 140℃以下 
 未爆开 
 未爆开 
 160℃ 
 部分爆开成爆米花 
 未爆开 
 180℃ 
 部分爆开成爆米花 
 未爆开 
 200℃ 
 全部爆开成爆米花 
 未爆开 
 220℃以上 
 全部爆开成爆米花并且糊了 
 未爆开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利用玉米粒制得爆米花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是( D ) 
 A.较高的温度 
 B.适量的水分 
 C.较大的质量 
 D.较高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 
 9.如表所示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D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炭颗粒有关,炭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10.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__发现问题__、__做出猜想和假设__,需要通过多种途径__寻求证据__,还需要不断地__思考和评价__,用科学原理__解释现象和结论__。 
 
 11.太阳能热水器可直接利用吸收太阳光的热量来加热,它具有环保、节能的优点。对市场调查后不难发现,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内表面都是黑色的。难道物体吸热的本领与颜色有关?对此,我们可以猜想:颜色越深,物体吸热本领就越强。为了验证此猜想,现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1)选用四个__完全相同__的容器,分别涂上黑、红、黄、白不同颜色。 
 (2)在容器中加入温度和体积均相同的水,并同时放到阳光下照射,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各容器中水的__温度__;这里物体的吸热本领不易测量,而是通过测量水的温度来间接知道吸热本领的方法称为——__转换法__。 
 (3)若上述猜想得到了证实,请以此为依据,分析企鹅背部黑色羽毛对它生存的意义:__企鹅背部黑色羽毛使它吸收太阳光的本领强一些,便于取暖____。 
 12.材料阅读题。 
 探究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早春,小组的同学们外出旅游,小明和小王各携带了一杯开水,出发时手握着两杯水,感觉小明的水杯比较烫手。但不到一个小时,小明杯中的水已经变凉了,而小王杯中的水却还是暖暖的。于是他们提出了问题:为什么小明杯子的保温效果不好?如何提高杯子的保温性能? 
 他们首先猜想杯子的保温性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比较了小明和小王的杯子,小王杯中的水较多,杯外多一个保温布袋。于是他们认为杯子的保温性能与杯子材料、外包装袋的材料、杯中装水的多少等有关。 
 为了进一步探究杯子的保温性能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实验。他们选取了相同的塑料杯、内装等量的水、初温都相等,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如棉布、棉花、泡沫塑料、人造革等)把杯子包起来,放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自然冷却、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再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如水量等)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进行实验,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了结论:用泡沫塑料做包装材料,内装开水较多时保温性能较好。 
 此外他们还对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保温杯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实验,查阅了相关资料,写出了关于保温杯保温性能的小论文,对生产厂家提出了建议。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__小王__(选填“小王”或“小明”)的保温杯保温性能好。 
 (2)某次实验中,他们选取了相同的塑料杯、内装等量的水、初温都相等,用不同的包装材料(如棉布、棉花、泡沫塑料、人造革等)把杯子包起来,放在相同的环境温度下自然冷却,每隔15分钟测量一次水的温度。他们是在验证下列猜想__④__。(填序号) 
 ①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可能与保温杯的材料有关 
 ②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可能与水的初温有关 
 ④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可能与外包装的材料有关 
 ⑤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可能与环境温度有关 
 (3)该活动中他们主要运用了__控制变量__的科学探究方法。 
 13.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用15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表格中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验组号 
 溶氧量 
 (毫克每升) 
 培养 
 环境 
 呼吸频率(次每分钟) 
 
 
 
 第1次 
 统计 
 第2次 
 统计 
 第3次 
 统计 
 甲 
 4 
 隔夜 
 自来水 
 113 
 111 
 112 
 乙 
 6 
 隔夜 
 自来水 
 76 
 78 
 74 
 丙 
 8 
 隔夜 
 自来水 
 57 
 59 
 61 
 (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5__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溶氧量__。 
 (2)将表格中的每组数据取平均值处理后作成条形统计图,图中x的数值为__76__。 
 
 图0-2-1 
 (3)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多__,若隔夜自来水煮沸后冷却使用,实验中金鱼的呼吸频率将会__加快__。 
【解析】 (2)实验过程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x=(76+78+74)/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