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走进分子世界_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4 21:51: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走进分子世界
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过程与方法:
⑴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及其施教策略:
教学重点: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施教策略:演示实验
2、
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难点:分子模型的认识以及运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突破策略:播放动画
3、
教学资源
烧杯、滴管、透明胶带、水、酒精、玻璃管、乒乓球、香水。高锰酸钾颗粒、烧杯和适量的水
4、
教学设计
1、
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生活经历中,你见到过最大和最小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啊?春天,你闻到过花香吗?你想过没有,花的香味怎么会跑道你鼻子里的呢?天上眨眼的星星是什么?他真那么小吗?天上的银河有真是一条河吗?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有许多物质人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如:山脉、桥梁、大海、森林、高楼等。有一些物质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通过别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如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在呼吸时便可体会到空气的存在。但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即看不见、摸不到,也无法通过其他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和研究这些物质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向物质世界的两极进军,今天我们首先走进分子的世界
2、讲授新课
活动7.1?选择一种模型:
教师:用炭素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虽然实验没有做,但你可以凭你的经验和想象进行一次合理的推测。)
学生:可能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同时对课本进行填充)
教师:将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让学生注意观察并回答看到的现象。
学生:看到高锰酸钾的颗粒放入水中马上开始溶化,不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了红色。(同时对进行课本填充)
教师:向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再注入酒精,在液面的最高处做一记号。然后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水与酒精总体积是否和混合前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相等。如不相等,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大家推测可能出现的结果。(简单板画活动3)
学生:可能在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会变小。
教师:做一个替代实验如下。
用两个量筒中分别注入50cm3?水和50cm3酒精。然后将50cm3酒精倒入50cm3?水的量筒中,用棒进行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再观察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否还是100?cm3(也可以用黄豆和大米相混合进行实验,操作的效果更加明显。)
学生:上讲台进行观察后说出课本上填充结论,并进行填写。
教师:科学家们根据上述的现象,设想了三种物理模型。
模型1??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各个颗粒紧靠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
模型3??固体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液体是连成一片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去。
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最合理的模型,对上述和现象2和3进行解释。
(讨论2分钟后回答)
学生1:选择模型2,物质是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有空隙。高锰酸钾在水中溶化成十分微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水充分的混合后使水的颜色变红。
学生2:选择模型2,由于颗粒之间有空隙,所以水的微粒和酒精的颗粒互相进入了对方的空隙中,所以混合以后的总体积小于原来的体积之和。
教师:如学生选择另两种模型可以问其他学生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对于其他的模型也应进行鼓励,但应给学生指明模型2是最合理的。
教师:科学家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研究发现,物质的确可以分成十分细小的微粒,但如果一直的分下去,物质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如水分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失去了水的性质了,也就是说水已经不是水了)于是科学家们就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学生:阅读第26页相关的最后一段。
教师:介绍分子的大小。
科学家们发现分子是十分小的,小到什么程度。用肉眼肯定无法看到,用一般的显微镜也无法看到,要用放大几千万倍的电子显微镜才能依稀可见。(学生看图7-3,可告知分子的排列常常是十分有规律的。)
如果把2500万个水分子排成一行,只有一厘米;若把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和地球相比。如果把1?cm3气体装在一个容器中,每秒钟从容器中跑出1亿个气体分子,要跑9000年才能跑完。
教师:介绍分子直径数量级
如果将分子看作是一个个的小球的话,这个小球的直径只能用10-10m来衡量。人们常将10-10m称为1埃。如水分子的直径为4个埃,氢气分子的直径为2.3个埃。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可总结如下结论。
物质由分子所组成,分子的体积十分小,而且分子之间有空隙。
活动7.2:收集分子运动的实验证据:
教师:如果将红墨水滴在水中,会有怎样的现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
学生:发现红墨水在水中扩散开来,不一会儿,整个杯中的水都变红了。
教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呢?
学生:说明分子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填写课本)
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可以做为分子是运动的证据?
学生:讨论后进行如下回答。
①?烧好的菜一端上桌,香气扑鼻。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②?将糖块投入到水中,糖块会溶化,说明糖的分子在运动。
③?在桂花树下可以闻到桂花的芳香,说明气体的分子在运动。
④?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说明分子在运动。
教师:得出如下结论
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教师:要求学生阅读28页的对话框。提问小男孩提出了什么问题,小女
孩又是怎样回答的?(看书半分钟,回答时不能看书。)
学生:小男孩说既然分子间有空隙,而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许多物体却不是一盘散沙?
教师:你是怎么想这个问题的呢?
学生:很可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吸引力的作用。
活动7.?3?支持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证据:
教师:要求学生猜测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粘在一起吗?(强调要将表面刮都光滑,且要用力挤压。)再将下面挂上个砝码也不会掉下来。
学生:看到两个铅块粘到了一起。
教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分子间的确存在着相互的吸引力。
教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学生:讨论后回答如下
①?一根钢条要将其拉伸是十分困难的,这说明钢的分子间存在引力。
②?两滴小水珠遇到一起就会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
教师:既然分子间存在引力,那么物体就应该很容易压缩,但事实是为什么一般的物体都很难压缩呢?如铁块。
学生:那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同时,还存在着斥力。
教师: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分子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读一读??生活物理社会
教师:仔细阅读短文《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完成如下表格的填写。
物质状态?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运动情况?宏观特性
固态?很小?只能围绕某一点做振动?即有一定的体积,也有一定的形状。
液态???
气态???
学生:阅读后完成表格余下部分的填写。教师再做总结。
教师:阅读生活?物理?社会部分回答如下问题。
①?纳米是什么物理量的单位?
②?你所了解的纳米材料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学生:①1nm=10-9m
③?纳米金属有超塑延展性。纳米陶瓷硬度高、耐高温而且有一定的塑性。纳米材料还有很强的抗菌性。
3、课堂练习
从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到哪些证据来证明呢?樟脑丸为什么会变小?气味分子怎么会跑进我们的鼻子里的?说明什么?
4、学生课后思考
面对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我们是利用什么方法探究的?利用这种探究方法我们了解到物质的微观构成是怎样的?
5、练习
一、填空题:
1、假说是科学理论的________________。
2、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探索时,在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常常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假说”。
3、假说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一旦被____________________所证实,就可转化为正确的理论。
4、我们把____________的仍能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5、一只完好的自行车轮胎,打足气后,过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往往会感到气变少了。这个事实说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人眼_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单个的分子。
二、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棒在砂石上磨出很小的铁屑,就是铁分子
B、烧开水时,锅上方的白汽就是水分子
C、分子体积都很小,气体分子能穿过气球橡皮膜上肉眼看不到的小孔隙
D、自行车胎一旦破裂,很快气都漏掉了,这是因为车胎内气体分子少
2、分子的体积很小,当把分子看作是球体时,它的直径一般是下面的哪个数值……………………………………………………………………………[
]
A、几厘米
B、几毫米
C、几微米
D、几个埃
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用小刀把一小块橡皮慢慢地切割,直到最后很小的一块,不再好切割下去了,这就是分子
B、分子是人们通过假想提出的理论,实际上不一定存在
C、分子的体积很小,1厘米3的空气中分子个数很多,数都数不清
D、尽管分子的体积很小,但它也不可能穿过气球的橡皮膜
五、教学反思
《走进分子世界》这一节是《从粒子到宇宙》向物质世界的两极进军。由于肉眼对微观世界看不见,学生在感知这些知识时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对学生微观分子模型的引导。
在微观模型的选择上根据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做出答案。第一个是我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线再用放大镜放大,同学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一个个的微粒,并且空隙也能够看的清楚。第二个是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还有第三个是酒精与水的混合,能较明显地观察到体积的减小。这几点,同学们边观察边分析,然后很自然就选择出模型3,这些对理解分子模型都非常重要。所以同学们一旦对分子模型有了一定印象之后,再后来的分子动理论就能较容易接受了。后面的关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其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和分子的作用力的实验现象都是很明显,联系知识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现象举例,学生的兴趣还是很浓的。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感觉时间比较紧张,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还可以下节课再进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