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突破练——艳丽多姿的生物 [学生用书B12]
类型之一 陆生生物
1.如图是生长在美洲沙漠中的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的大戟科植物乙。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C )
图1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解析】 甲是仙人掌科植物,乙是大戟科植物,两者是不同种生物。
2.梧桐树的阔大叶片在冬季全部凋落,这是梧桐对哪种环境的适应( B )
A.缺水的环境
B.寒冷的环境
C.缺少养分的环境
D.大风的环境
3.以下植物的花中,借助风力传送花粉的是( B )
A.菊花 B.小麦
C.玫瑰 D.桃花
4.在热带的灌木丛中有一种形似竹节的竹节虫,其体色以绿色或褐色为主,一般很难发现它的踪迹,这种现象称为( C )
A.保护色 B.警戒色
C.拟态 D.适应的相对性
5.竹子、黄瓜、西瓜的茎分别是( B )
A.缠绕茎、直立茎、攀援茎
B.直立茎、攀援茎、匍匐茎
C.攀援茎、匍匐茎、缠绕茎
D.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
6.下列哪一诗句反映了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B )
A.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析】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更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草盛豆苗稀”,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
7.绵羊适应环境的特点是( C )
A.冬季绒毛多,夏季绒毛多
B.冬季绒毛少,夏季绒毛少
C.冬季绒毛多,夏季绒毛少
D.冬季绒毛少,夏季绒毛多
8.用线段将下列生物特征与它们对应的适应环境连接起来。
9.根据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相关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我们用手指在蚯蚓的体表轻轻触摸,感觉到有些刺手的结构是__刚毛__,它有协助运动的功能。
(2)在实验过程中,有些同学会经常用湿棉球擦拭蚯蚓的体表,保持蚯蚓体表的湿润。这是为了维持蚯蚓正常的__呼吸__。
(3)通过玻璃棒或光线分别刺激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和中间部分,发现它对外界刺激最敏感的部位是身体的__前端__。
(4)实验结束后,将蚯蚓放回适合蚯蚓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10.某科学兴趣小组为观察蜗牛的形态特征,决定到野外捕捉蜗牛,三位同学结伴同行,途中因对捕捉地点产生分歧而单独行动:小明向背阴潮湿的山沟走去,小刚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行去,小红走进了杂草丛生的浅水中捕捉。经过一个小时的捕捉后,他们回校将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一位同学捕捉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表扬。
(1)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__A__。
A.小明 B.小刚
C.小红 D.无法确定
(2)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三位同学出行捕捉蜗牛的时间是__C__。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的任何时间
(3)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确定捕捉蜗牛的出行时间和捕捉地点的依据是__A__。
A.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B.蜗牛白天活动,栖息于阴暗潮湿处
C.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向阳干燥处
D.蜗牛夜间活动,栖息于近水处或水中
(4)三位同学捕捉到的蜗牛大小不一,实验报告中要求填写“蜗牛的质量约为多少”,则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__C__。
A.选出最大的蜗牛称质量
B.选出最小的蜗牛称质量
C.无论大小一起称量,然后求平均值
11.某市盛产柑橘,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温度、水分(或光)__(写两个即可)。
(2)某科技人员想探究海拔高度对柑橘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种植环境
产量
个体大小
甜度分析
A组30株
150m朝南坡地
84kg
小
不甜,酸味重
B组30株
300m朝南坡地
102kg
最大
甜
C组30株
450m朝南坡地
91kg
大
甜,略带酸
①选择90株柑橘苗,把它们__平均(或随机)__分成三组。
②定时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水、修剪等日常管理。几年后柑橘开始结果。
③对收获的果实进行分析比较,统计结果如下:
a.选取每组30株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避免偶然性__;
b.从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适宜种植在__海拔高度为300m的朝南坡地__;
c.由此实验可得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__环境影响生物__。
类型之二 水生生物
1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D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3.科学家发现马里亚纳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 B )
A.没有二氧化碳 B.没有阳光
C.没有营养物质 D.水温太低
14.下列有关河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它的运动方式有游泳、爬行、跳跃三种
B.它的头部有额剑,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C.它有五对步行足和五对游泳足,其中步行足还能平衡身体
D.它有两对触角,是味觉器官
15.兴趣小组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频率影响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
分组
实验材料及处理
水温
呼吸频率平均值
(次·min-1)
1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1000mL温水
25℃
97(每条金鱼测3次)
2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温水中加热水
35℃
97.5(每条金鱼测3次)
3号
3条金鱼,小鱼缸,温度计,在1000mL温水中加冰块
15℃
35(每条金鱼测3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金鱼的呼吸频率可以通过观察每分钟金鱼__鳃盖(或口)__张合的次数来测定。
(2)为了减少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在同一条件下__重复(多次)__测金鱼的呼吸次数。
(3)在2号组的基础上另设4号组,将加热水升温改为用水浴锅隔水加热升温。4号组与2号组对比,哪一个组的设计更合理?__4号组__;理由是__2号组由于加入热水,水的体积增加,导致变量不唯一__。
(4)实验结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金鱼的呼吸频率__增加__(选填“增加”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