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5 11:3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列举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经历估测大气压强的过程,掌握估测大气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2)
教学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并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时间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复习提问: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引入:
液体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因而在液体内部产生压强,同样地球表面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大气也具有流动性,那么大气是否也会产生压强呢?我们本节课就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大气压强
实验展示:(多媒体播放)
1、广口瓶中装满水,把硬纸片盖上去,倒置过来,纸片会掉下来吗?观察并思考。
2、广口瓶吃鸡蛋实验: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砂的广口瓶中,迅速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是什么原因使鸡蛋又落入了瓶内呢?
3、将热水倒入空矿泉水瓶1/3体积,马上旋紧瓶盖,摇晃瓶子,矿泉水瓶瘪了,是什么力量把瓶压瘪了?
想一想: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
归纳总结:大量实验证明大气中存在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测量大气压
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并动画播放。
该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很大,那么大气压到底多大呢?
多媒体展示并介绍:
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具体做法:取一根约1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中灌满汞液后,用手指堵住管口,再将管口向下插入汞液槽中。手指移开,会看到管内汞液下降,当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约760mm时,它就停止下降。将管子倾斜,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不变。
想一想:
(1)管内上方有大气的存在?
(2)为什么管内汞液面不会持续下落?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计算760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
P气=P水银
=ρ水银gh
=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1.013×105Pa,这相当于10N的压力在1cm2的面积上,比大象躺倒时对地面的压强还大。
想一想:
托里拆利为什么不用水,而用汞液做这个实验?如果用水做这个实验,留在玻璃管中的水柱大约多高?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补充说明。
三、教学小结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3、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四、巩固练习
1、请你来分析一下课前所做的小实验,纸片为什么不掉下来?广口瓶为什么将鸡蛋吸进瓶内?易拉罐为什么会被压扁?
2、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A
橡皮管有吸力
B
弹簧片有吸力
C
大气压的作用
D
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来
B
用吸管可是把杯中的果汁吸到口中
C
托里拆利实验
D
船闸
五、布置作业
自我评价与作业:1-3题
六、板书设计
8.3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一、大气压强: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二、怎样测量大气压
托里拆利实验:
P气=P水银
=ρ水银gh
=13.6×103kg/m3×9.8N/kg×0.76m
=1.013×105Pa
教学反思:
本课时设计以学生的活动和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生活实例等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体验物理的应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终身的探索乐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实验的演示可设计得更有趣些,理论解释应加深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