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运动和力 单元练习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5 11:3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单元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
)在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观点的物理学家及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A.伽利略、牛顿
B.亚里士多德、伽利略
C.伽利略、爱因斯坦
D.亚里士多德、牛顿
2.(???
)穿久了的运动鞋鞋底磨损得厉害,原因是鞋底受到
A.重力
B.摩擦力
C.压力
D.支持力
3.(???
)下列交通规则中,为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是
A.酒后不准驾驶车辆
B.车辆快速行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靠右侧行驶
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不得驾驶大型客车
4.(???
)用绳子拉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的运动速度将
A.
变小
B.立即变为零
C.变大
D.不发生变化
5.(???
)下列四种情形中,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6.(???
)某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后背总向后紧贴着座椅的靠背,则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
D.正在拐弯
7.(???
)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问是轴承,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停止拨动时,飞叶转动是因其具有惯性
B.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
C.飞叶转速变慢,其惯性大小不变
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8.(???
)狗拉着雪橇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先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1,后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2,则
A.F2B.F2=Fl
C.F2=2F1
D.F2>2F1
二、填空题(第9~13题.每空1分,第14~17题,每空2分,共30分)
9.牛顿第一定律_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10.自行车的轮胎上有许多花纹,这样可以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自行车与地
面间的摩擦。刹车时,闸皮和钢圈内壁的摩擦属于_________(选填“滑动摩擦”或“滚动摩擦”)。
1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在门窗紧闭的车厢内小明竖直向上跳起,小明由于
_______(选填“具有”或“受到”)惯性会落到起跳点的______(选填“原处”、“前方”或“后方”)。
12.如图所示是张若昀在《花儿与少年》节目中“穷游”时体验蹦极的情景,此时弹性绳拉着他处于竖直静止状态。则他所受的绳的拉力和_____力是一对平衡力。若此时他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他将处于______状态。
13.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为0.2N的气球A保持与水平面成45°角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气球还要受到一个______N的力,此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
14.在拔河比赛中,指导员选了一些质量大的学生当队员,这是通过增大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摩擦力的,最后_______(选填“拉力”或“摩擦力”)较大的一队获胜。
15.质量为2kg的木块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当用3N的水平力拉木块时没有拉动,则此时
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N,当用8N的水平力拉木块时,木块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用10N的水平力拉木块时,木块做______运动,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N。
16.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箭头表示运动方向),其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一对平衡力,汽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牵引力。
17、如图,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当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时,它们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与B之间、B与C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____N和____N。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8.质量为65kg的空降兵携带25kg的装备跳伞,一段时间后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求此时空降兵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g取10N/kg)
19.质量为1.5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g取10N/kg。求:
(1)汽车静止时受到的支持力。
(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四、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20.我国北方冬季路面上会有一些积雪,很多车辆都要换上防滑轮胎,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原因。
21.思考一下,利用二力平衡我们能做些什么?请举出两个例子。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第22~23题各4分、第24题5分、第25题6分、第26题5分、第27题6分,共30分)
22.(1)如图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上爬,在图乙中A点画出他受到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2)如图是某物理兴趣小组研制的“神奇积木”,长方体积木在圆锥上方水平静止,请画
出长方体积木的受力示意图。
23.如图所示,小明将盛有水的小碗紧紧地固定在小车上,模拟研究乘客乘坐公交车时发生前倾后仰的现象。其中_____图相当于公交车突然启动时产生的现象。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乘客具有_______而保持____________不变。该实验中使用的_________相当于公交车中的乘客。
2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中,应将毛巾、棉布平整地铺在_____(选填“AB”或“BC”)段;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具体的操作是将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阻力作用,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减速运动,小车运动到D点时速度为v1,若所受
外力突然消失,小车到达E点时速度为v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v1____v2。
25.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和___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保持F1与F2相等,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到图a中的位置,然后再松手,卡片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图_____所示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26.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情况进行实验,其中A、B、C为同一木块,D为重物,甲、乙两图中的木板接触面相同,丙图为较粗糙的木板接触面。
(1)实验开始,该同学用较小的力水平拉木块,木块没动,此时摩擦力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拉力;该同学要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他应该使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__________运动;由甲、乙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有关。
(2)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恰恰是很难保证木块做这样的运动,若在甲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突然变大,它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生活中不仅有滑动摩擦,还有静摩擦等。如图丁所示,若想使手与瓶间的摩擦力变大,则可______。
A.增大手对瓶的握力
B.向瓶中装入水
27.如图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1时间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
(1)当用F=5.3N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_N;若用F=5.7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____N。
(2)如图丙所示,为研究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在重力为17N的木块上每次增加1N重的砝码,分别用水平拉力F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数据如下,根据表格数据,得出滑动摩擦力Ff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FN大小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八章单元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B
4.D
5.B
6.B
7.D
8.B
二、填空题
9.不可能
不需要
10.增大
滑动摩擦
11.具有
原处
12.重力
静止
13.0.2
竖直向上
14.压力
增大
摩擦力
15.3
加速
8
16.不是
小于
17.0
5
三、计算题
18.(略)
19.(略)
四、简答题
20.
在压力一定时,换上防滑轮胎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1.①我们能抓起桌上的物体,是利用了摩擦力与物体重力的平衡;
②飞机在高空平稳飞行,是利用了升力与飞机重力的平衡;
③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物体的重力,是利用了弹簧对物体的拉力和物体受到的重力平衡;(符合题意均可)
五、作图、实验与探究题
22.
23.甲
惯性
运动状态

24.(1)BC
把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高度
(2)=
25.(1)小车
(2)大小
方向
(3)二力必须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甲
26.(1)等于
匀速直线
压力大小
(2)不变
(3)B
27.(1)5.3N
5.1
(2)Ff=0.3FN
学校


姓名
考号


线





学校


姓名
考号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