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 长沙》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4 17:0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向青春举杯
沁园春?长沙
七古·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首诗是至今所知毛泽东最早的一首诗。是16岁的毛泽东1910年秋在湘乡东山高等学堂入学考试时所作,考题为“言志”。一只小小的青蛙,初显一代伟人的绝代霸气。“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请读《沁园春?长沙》。
1.了解并识记词的文体知识、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掌握朗诵技巧。
2.反复朗读,理清思路,品味本词的语言和意境,把握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重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歌曲《东方红》)
毛泽东(1893—1976),字咏芝,润芝,后改为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县韶山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诗人。
毛主席诗词
毛主席诗词,娴熟地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变革现实的前进步伐,抒写了中国无产阶级开创新世界的豪情壮志。
毛主席诗词艺术精湛,极富感染力。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借助于“形象思维”,驰骋想像,将理想、幻想、奇想注入诗中,使浪漫主义精神大放异彩。
“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
(柳亚子)
“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臧克家)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体知识】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有的词有标题或题目,题目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
本词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沁园春:
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寿星明”。“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背景介绍】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群
众运动风起云涌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
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
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一月党的
“四大”在上海召开,九月毛泽东在广州参与国民党
“二大”的筹备工作,十月被推选为国民党代理宣传部
长。是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
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时年32岁。
风景名胜,又名水陆洲,是长沙西面的湘江中的一个狭长的小岛,靠近著名的风景区岳麓山。
橘子洲
1.注字音
沁(
)园春 
橘子洲(
)
漫(
)江碧透
百舸(
)
怅(
)
寥廓(
)
携来(
)
百侣(
)
峥嵘(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万户侯(
)
qìn

màn
ɡě
chànɡ
liáo kuò
zhēnɡ rónɡ
qiú
è
hóu
xié

2.释词语
(1)漫江:
(2)百舸:
(3)寥廓:
(4)峥嵘:
满江。
许多船。舸,大船,文中泛指船只。
高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
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
(5)岁月稠:
(6)风华正茂:
(7)挥斥方遒:
(8)粪土:
日子很多。稠,多。
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形容年轻有为、才气横溢。
奔放有力。
把……看作粪土,意动用法。
朗读词时注意节拍停顿:
(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
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
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朗诵指导
(3)领字后面要停顿。
如: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
(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
如:湘江/北去;层林/尽染。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诵读“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思考“立”字之前加个“独”字起什么作用?诗人“立”在何时、何地?
【提示】“立”字之前加副词“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
“寒秋”两字表明独游的时间。“寒秋”,即深秋。秋深有寒意,故名“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八字,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以上十二个字,把诗人独立顾盼,意气昂扬的形象烘托如画,并为全词奠定了豪迈的风格基调
【提示】
湘江秋景图






红染碧争击翔
远景
近景
仰视
俯视
静景
(色)
动景
色彩绚丽
生机勃勃
2.诵读“看”领起的七句,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由哪些景物组成?有怎样的特点?写景的角度是怎样变换的?
3.“看”字引领的七句中,哪些字用得贴切、生动、传神?找出来并分析其妙处。
【提示】“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姿态,很自在。
4.“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三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提示】面对秋景和苍茫的大地,诗人却把“景”抛开,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由自然过渡到人事,诗人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考,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谁的问题。
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进行革命斗争,这一发问,显示了青年革命者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心胸和高远志向。
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携来百侣曾游”承上片所写的景物,过渡到叙事,十分自然。接下来就是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对一大批年轻战友的思念,进而抒发革命豪情。由此可见,这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提示】总领八句。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忆往昔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
粪土万户侯
6.“忆”字总领几句?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7.诵读“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设问句与上片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这一设问句,是对上片“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
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提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作者及其战友们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
8.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试概括。
毛主席诗词名句
1.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
会昌》)
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4.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
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七律?到韶山》)
6.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7.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






交代人物、时间、地点
寒秋深思




远眺:万山层林(静)
近观:漫江百舸(静、动)
仰视:鹰击长空(动)
俯瞰:鱼翔浅底(动)
谁主沉浮(关怀天下)
直抒胸臆
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万类
霜天
竞自

忆旧言志
情中显志
景中寓情
毛泽东的诗词大气磅礴,豪情万丈。他一生留下的一首首诗词,就像是播撒在他辉煌人生路上的心灵花朵。下面的对联下联依托《沁园春·雪》而作,你能根据《沁园春·长沙》对出上联来吗?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看今朝风流人物黄河岸边定乾坤
答案(示例):忆往昔风华少年橘子洲头问沉浮
“秋”是备受文人喜爱的一个话题。把你知道的有关
“秋”的诗词名句整理一下吧。不少于6句。
参考答案: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5.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6.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周密《闻鹊喜·吴山观涛》)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心甘情愿,总是能够变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