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6-04 12:0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专题4: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引起转转基因生物安全性争论的原因:
a.对基因的结构,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的调控机制都了解的相当有限;
b.转移的基因虽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是异种生物的基因;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a.转基因食物引起食物安全性问题的理由:
安全性检测问题、滞后效应、担心出现新的过敏原、担心营养成分的改变。
b.不必担心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理由:
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可以保证转基因食物的安全;科学家的负责态度可以防止新过敏原的产生;至今尚未发现食用转基因食品而影响人体健康的事例;没能足够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物有问题。
(1)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a.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
可能会扩散到种植区以外,成为野生种类,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干涉物种”,威胁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生存可能重组出对人类或其他生物有害的细菌或病毒,有可能使杂草成为除草剂除不掉的 “超级杂草”。
b.不引起生物安全的理由:
扩散到种植区以外就很快死亡要表现出新性状,必须具有一定的水肥等条件,以及配套的种植技术。由于生殖隔离的存在,使他们很难与其他植物杂交,花粉传播的距离有限、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
a.引起环境安全的理由:
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重组微生物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重组DNA与微生物杂交,可能产生有害的病原微生物;转基因植物花粉中的有毒物质可通过蜜蜂进入蜜蜂,再经过食物链传递;
b.不引起环境安全的理由:
转基因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转基因抗虫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抗除草剂农作物的种植,减轻了农田管理的负担,保护了农田的土壤环境;
(4)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
二、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
a.趋利避害,而不能因殪废食
b. 建立相应的法规,如1993年制定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和2002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
专题4: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伦理是指一定的社会的道德原则及其相应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在日常用语中,伦理与道德一词相通。
伦:
理:
伦理的基本含义:
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道德和规范。
一、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
克隆人
观点 理 由
1.不赞成 (1)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
(2)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3)克隆人是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4)克隆技术尚不成熟.
2.赞成 (1)技术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割,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得到解决;
(2)克隆人是一项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就应该允许研究克隆人.
3.中国政府的态度 禁止生殖性克隆人,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克隆人
生殖性克隆:是指出于生殖目的使用克隆技术在实验室制造人类胚胎,然后将胚胎置入人类子宫发育成胎儿或婴儿的过程。
治疗性克隆:是指把克隆出来的组织或者器官用于治疗疾病。由于某些新医疗方法需要胚胎干细胞,故科学家在实验室制造人类胚胎以提取胚胎干细胞。这种用于医疗目的。
二、设计试管婴儿引发的伦理性问题
什么是“试管婴儿”?
  体外受精技术,俗称“试管婴儿”,目前是世界上最广为采用的生殖辅助技术。“试管婴儿”并不是真正在试管里长大的婴儿,而是从卵巢内取出几个卵子,在实验室里让它们与男方的精子结合,形成胚胎,然后转移胚胎到子宫内,使之在妈妈的子宫内着床,妊娠。正常的受孕需要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相遇,二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受精卵再回到子宫腔,继续妊娠。所以“试管婴儿”可以简单地理解成由于实验室的试管代替了输卵管的功能而称为“试管婴儿”。
观点 理 由
1.不符合伦理道德 (1)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敬;(2)早期的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的胚胎,无异于”谋杀”;(3)有人会滥用设计试管婴儿技术,而设计婴儿性别;
2.符合伦理道德 (1)设计试管婴儿是为了救人,是救治患者的最好,最快捷的办法之一;(2)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3)脐带血乃试管婴儿的”身外之物”.
3.中国政府的观点 中国卫生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中规定,”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必须获得卫生部批准证书”.
试管婴儿
三、基因检测引发的伦理性问题
什么是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是从血液或从其他体液和细胞检测一个人的DNA的技术。基因检测可以诊断疾病,也可以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疾病诊断是用基因检测技术检测引起遗传性疾病的突变基因。
近年非常令人兴奋的是预测性基因检测的开展。利用该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提早预防。
检测的时候,先把受检者的基因从血液或其他细胞中提取出来。然后用可以识别可能存在突变的基因的引物和PCR技术将这部份基因复制许多倍。复制后,有许多方法可以判断这部分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方法有:有特殊标记物的突变基因探针方法、酶切方法和基因序列检测的方法等。
1.基因检测的优点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的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2.基因检测引发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问题:
①目前人类对基因结构及基因间相互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要想通过基因检测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是困难的; ②基因检测结果本身会给受检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③个人基因资讯的泄露会造成基因歧视.
(2)解决的办法:
对于基因歧视现象,可以通过正确的科学知识传授,伦理道德教育,立法得以解决.
专题4: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1、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的种类
细菌:鼠疫菌,霍乱,伤寒,炭疽
病毒:天花病毒,动物痘病毒
重组基因技术制造全新的致病菌: 重组蜡状杆菌, 重组流感病毒, 新型鼠痘病毒
神经毒剂:如肉毒杆菌毒素
2.生物武器的种类
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
2、病原体散布途径:
注:炭疽杆菌的传播途径
1.经皮肤接触
2.经呼吸道 吸入 3.经消化道 感染
3、生物武器的危害
(1)二战中:日军建细菌武器工厂,用中国人做活体实验;用细菌武器,使几十万中国百姓死亡等
(2)二战后:某些国家发展细菌武器、生化毒剂,如炭疽杆菌(传染性极强,感染者死亡率极高) 、肉毒杆菌毒素 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而引起肌肉麻痹,极少量使人致死)、天花病毒等
(3)目前:有些国家用重组基因技术制造全新致病菌,使感染者突然发病,无药可医,受害国极度恐慌,机构瘫痪。如新型鼠痘病毒,转基因蜡状杆菌,含毒素基因的流感病毒等
4、生物武器的特点
(1)致病性强:外界抵抗力强,稳定;人易感
(2)较隐蔽:不易被发现;易传播(如气溶胶),发病有潜伏期
(3)易得到:制备容易,花费小
(4)治疗困难。
三、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972年4月10日,苏联,美国,英国分别签署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1998年11月25日中国也加入了这一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