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3.1卫星运行时间(1)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3.1卫星运行时间(1)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5 06:0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 乘法
第1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道理。
一、情景导入
1.演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实况。
激情创意大家谈:同学们,看着祖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你有什么感想?
2.思维引导,揭示课题:谁知道咱们这颗卫星绕地球1圈需要多长时间?(114分)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呢?
引导学生列式:114×21。[板书课题:卫星运行时间(1)]
二、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114×21=
(3)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4)学生交流估算方法,合理便予以肯定,并引导学生根据估算方法确定精确结果的范围。
2.算一算。
(1)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把21看成“7×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114×21=114×7×3=798×3=2394。
解决方法3(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1 1 4
×____2____1
1
1
4……114×1
2____2____8……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注意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算一算,说一说。
(1)探讨竖式算法。
师:刚才同学们计算114×21用的几种计算方法都是我们以前计算中经常用到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比如竖式。
师:用竖式来计算114×21,我看有些同学有点胆怯了,有什么困难吗?
……
(2)指名板演。
学生尝试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写竖式的时候先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乘起,用1分别和114的个位、十位和百位上的数字相乘,乘得的数分别和114的相同数位对齐。
1
1
4
×
2
1
1
1
4
如果在1的前面添上2,用2分别和114的个位、十位、百位上的数字相乘,想想,乘得的数该怎样对齐呢?
板书:
1
1
4
×
2
1
(3)指名试做,引导思考:十位上的2和4相乘得到的8代表的是8个几?(8个十)8个十也就是80,我们都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大家想想,那这个8应该跟114的哪个数位对齐呢?2要和谁相乘呢?乘得的数又该怎样对齐呢?请大家小组讨论,试着做一做。
(4)展示学生的竖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5)算一算。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用竖式计算方法试着来算一算下面这道题!
出示题目:135×74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名把自己的竖式计算写到黑板上)
②全班交流,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在交流中提醒学生注意进位)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1题。
要求学生列式后先估算,再计算,引导学生用估算判断精确值大概对不对,用精确计算来反思估算,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2题。
提醒学生单位换算,及计算过程中的连续进位问题。
3.教材第31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和同伴交流计算方法,注意进位问题。
四、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怎样计算?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1)
114×21=2394(分)
 1 1 4
×____2____1
1
1
4……114×1
2____2____8……114×20
2
3
9
4
【教后思考】
本节课教学重点体现的是“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这个新理念,提供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对数学知识进行感受和体验,关注孩子获取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围绕它还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和丰富的竞赛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