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
歌曲分析:《郊游》是一首台湾童谣。2/4拍,五声宫调式。由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构成。
歌曲的旋律多以同音重复、动机重复的手法在一个八度之内形成,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使旋律具有一定的推动力。
第一、三部分完全相同,音调雄壮,显得朝气蓬勃,是规整的四乐句。第二部分由不规整的三乐句构成,开始句出现了全曲最高音La,与第一部分第一乐句仅一音之差,但旋律得到大二度上行的强调,似乎新鲜了许多;第二乐句反行对应,旋律仍保持了朝气的特点,因演唱景色而变得柔和; 第三乐句在低音区上扬一气呵成4小节,构成一个有长音的乐句。最后完全再现第一部分,结束全曲,似乎孩子们迈着急匆匆的脚步去观赏大自然。
歌词朴素、单纯,叙述了孩子们手牵着手去郊游,观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要有让学生听会的思想,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可提示学生拍击节奏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
2.可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地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聆听与演唱《郊游》引导学生表达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用歌声、语言来表现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歌曲的三、四、五乐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唱歌曲。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图画纸、色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开场白,介绍词,简单律动。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老师今天想跟你们玩一个简单的拍手游戏,好吗?生:好!
师拍手,拍节奏(包含歌曲里的节奏型,把节奏先融入进去。)学生跟着做
师:同学们拍得非常好,接下来,老师有一些漂亮的图片,想你们看看
播放课件,都是郊游的图片
师:同学们请说说看,他们都是在干嘛?
生:郊游
师:同学们都说对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就是郊游!(出示课件)下面,我们来认真的听一次。
播放歌曲,听赏(要求,安静)
师:好听吗?(生:好听)你们都在里面听到有什么?
生举手回答:小手拉小手,郊游,白云,阳光,青山绿水···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大家跟着老师,把歌词好好的读一遍好吗?生:好
拍手,带读歌词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现在老师把它唱一次,请你认真听
(播放伴奏,教师演唱)
师:老师唱得怎么样?(生 好听)老师唱得这么好听,你们是不是想马上学会,大声的唱呢?生(是)现在让我们好好的来学唱吧!
播放慢速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师:第一次唱就唱得那么好,表扬你们!但是,你们自己有没有发现,里面有唱错的地方?
(让学生自己把唱错的,唱得不好的地方提出来,教师进行辅导)
改正之后,确定学生可以,播放原速,进行一次正式演唱,唱的时候加上拍手。
师:大家都唱得非常好。只是我们唱得嘴巴都有点累了,对不对?现在让嘴巴休息一下,我们来玩其他的游戏好吗?
出示乐器(沙锤,双响筒)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沙锤,双响筒···
第一次请学生上来随意敲击乐器。第二次请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敲击乐器,这时可以肯定稳固节奏,让学生熟悉,以便顺利融入歌曲当中去。
全班拿好乐器,听原速音乐,打击乐器,教师进行指挥。
演奏完毕。(一年级小学生难免会有乱的地方,教师进行点评修改,巩固节奏,再来一次。提要求:一定要跟上节奏,敲得好听)
再演奏一次。
师:同学们演奏得非常好!我们的小手可以休息了,现在,请让你的小脚,动起来!
播放原速音乐,学生听音乐,原地脚部律动。教师进行指导,注意纪律
让学生出来站圆圈,听音乐律动,脚部一定要按照节奏,注意不要踩别人的脚。手部动作可以随意发挥
结束后,师进行点评,指导,总结,最后再来一次,在结束的时候集体摆造型,拍照片
师:我们都拍了很多好看的相片,对吗?隔壁班的同学,他们出去郊游,也拍了很多相片,可是啊,他们的相片没有颜色,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给他们涂上颜色,色彩更丰富,留下更美好的纪念!生:好··
每人一张黑白旅游图纸,学生听着郊游音乐哼唱,给图片上色
结束后,可展示一两张,踏着音乐,走出教室。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