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商洛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4 21:28:21

文档简介

商洛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3~4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工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儿童的童年远离大自然,逐渐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兴
趣,被打上了“塑料儿童”“宅童”的标签,儿童的生活大多偏离了自然本性的轨道。儿童作为成
长中的人,对其进行现代劳动教育显然是使人与自然得以重新建立联结的重要方式。劳动教育
将为现代儿童提供复归自然的平台,让当代社会的人实现自然本性的释放,解决人与自然相割
裂的现实问题
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是联结人与自然的重要手段。因此,劳动教育是促进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途径。现代劳动教育的根本在于人与自然的生
态互动的过程。一方面,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及劳动态
度懂得人与世界的认知关系;另一方面,更要在劳动教育中使学生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
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认识自然、遵循事物客观规律,这是现代性要求下学生正确认识劳动和开展劳动的前提
此外,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劳动教育又能激发主体在劳动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马
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所蕴含的现代性意义还在于面对世界共同生态危机,人的主观能动的实践
活动是核心且起关键作用,主观能动的实践活动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
劳动让一个个原本没有任何关系的人走到了某一个集体中,由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
系。劳动为个体走向公共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凭借,增强了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的社会性。劳动使
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劳动在个体与他人社会关系建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纽带作
用,是现代伦理关系彰显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此意义上,现代性视域下的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通过劳动教育生成人与人之间的
自由交往、理性塑造人的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同时,使人更加热爱和尊重劳动人民,以此来构建和
谐的社会关系。现代劳动教育中蕴含的实践精神正是个体与世界关系的现实反映。因此,新时
代开展劳动教肓必须从对个体理性的关注转向对公共理性的关注。我们必须遵循共同的伦理
规范,以此来协调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共同生活。人在劳动实践中要想得到发展,必须以他人
和社会拥有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遵循劳动周围的个体以及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
从而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
方面,在劳动教育的个人交往互动中,通过受教育者互相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能塑造人
的品性。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使人在理性的交往劳动实践中,不断获得自我与他人良好社会关
【商洛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20-06-428A商洛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项中的“使儿童跟不上其发展步伐”,文中无据。C项.“人们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都是在集体劳动中形
成的”表述绝对化,人们所有关系并非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D项“只有在劳动教育中才能塑造自己的品性”
错,原文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2.C(“将劳动与现代劳动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不正确。这是从一般到个别,这有助于深刻地认识事物)
3.D(“人的主体创造及自我超越的概念来自劳动教育”错,原文说“劳动教育将赋予人的主体创造及自我超越的
概念特征”,但是不是人的主体创造及自我超越的概念都来自劳动教育)
4.C(“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典诗词”说法错误,原文是“但要真正使多数大学生热爱古
典诗词,还必须做大量的工作”
5.B(A项,“但表明了整个社会爱好诗词已蔚然成风”说法错误,原文是“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
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C项,“只”“没有”说法绝对,原文是“未
必”经常”。D项材料一并没有肯定,而材料二、材料三也没有对“古诗词传承的担忧”,材料二跟“中国诗词
大会”关系不明显
6.①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对古诗词的阅读(求知)欲望,加大阅读量;②加强古诗词的写作指导;③拓宽并充分利
用古诗词的传播途径。(每点2分。根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即可。如针对古诗词阅读量不足
情况,提升阅读欲望;针对能写旧体诗词人少的情况,加强写作指导;结合熟悉苏轼诗词的途径,要充分利
用古诗词传播方式方法)
7.C(“这句话表现了妹妹对哥哥老实无能的不满,也揭示了她自私、钻营的个性”这一分析不准确。从小说上下
文语境看,这句话写出了哥哥为人处世坚持原则,不苟私情,不愿走后门、拉关系的正直品质。尽管这句话是
怨言,抱怨哥哥不为妹妹着想,不愿求人的耿直;但联系下文,如“我……我对不起他……”等的描写,表现了
妹妹对哥哥人品的敬重。“揭示了她自私、钻营的个性”这一分析显得偏激、武断,有断章取义之嫌,属于过度解读)
8.①在结构安排上,用“没写完的信”为下文情节的展开(真的珍珍的出现)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使情节叙述有
波澜,而且呈现严密的因果逻辑。(3分)②在人物塑造上,表达哥哥的愧疚不安,对妹妹的爱;同时也表现出
他为人处世坚持原则、不苟私情的正直个性。(3分)
9.①“唤醒英雄”是小说情节的主干。小说叙述了人们为唤醒英雄而四处寻找一个与英雄有密切关系的女孩珍
珍,几经周折最终用亲情成功唤醒英雄的故事。(3分)②“唤醒英雄”揭示了小说的主题思想。小说以中尉
军官曾勇为主人公,旨在向全社会呼唤见义勇为、正直无私、坚守原则的高尚的英雄品格,倡导敬仰英雄、关
爱英雄的良好社会风气。(3分)
10.B(原文标点:后三年,振遂导英宗北征,陷土木,几至大乱。时人追思此三人者在,当不至此。而后起者争暴
其短,以为依违中旨,酿成贼奄之祸,亦过刻之端也)
C(“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12.D(“大臣论事,有人攻击他,他心平气和”与原文不符,应是各位大臣议论事情要争个高低,有的甚至说出不
合情理的话。杨溥平心静气地和他们相处,各位大臣都赞叹心服
13.(1)家里人供应食物几次断绝。而皇帝的心意揣测不透,早晚将死去。(得分点:“绝”“意”“且”各1分,大意
(2)其属官大多死在皇帝下令关犯人的监狱中,杨溥和黄淮一关十年,有好几次差点死去。(得分点:“诏狱”
系”“濒”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杨溥,宇弘济,石首人。和杨荣一起考取进士。侍奉皇大子任洗马。太子曾经阅读《汉书》,称赞张释之贤
商洛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測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0—06-428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