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东汉的兴衰
汉
外戚·王莽
(9年-25年)
王莽·新
公元25年刘秀称帝
(光武帝),定都
洛阳,史称东汉。
光武帝刘秀
光武中兴
云台二十八将
“最有学问、最会
打仗、最会用人”
的皇帝。—毛泽东
刘秀
(前6年—公元57年)
东汉开国皇帝
刘秀:28岁起兵,30岁称帝,在位33年。称
帝后经过十多年的征伐,基本统一中国,恢复
汉朝。其为人谨慎、朴实而有气度,躬亲政务,
堪称一代明君。
如何从打天下变成治天下?刘秀以温
和宽松的政策赢得民心,此谓“柔道”。
29岁那年,他如愿以偿,娶了比他小10岁
的阴氏丽华。
后人批评他“有事无政”,只是处理好
了人事,没有创立好制度。
仕宦当做执金吾
娶妻当得阴丽华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
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解决了战乱之后土地荒芜而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释放奴婢
建武六年(公元30年),下诏恢复西汉前期三十税一的赋制。省减刑罚,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减轻赋税
减轻刑罚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合并郡县
裁剪官员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监督官吏
惩处贪腐
东汉政府把羌人内迁,把南匈奴内迁,把乌桓内迁,把鲜卑内迁,“鲜卑大都护偏何遣使奉献,愿得归化”。
缓和民族矛盾
时间
全国户籍人口
西汉末
6000万
东汉初
1000多万
57年(光武帝去世)
2100多万
105年
5300多万
论从史出
光武
中兴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说唱俑的自述
概括治世局面形成的共同点: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重视农业生产,
注重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减轻刑罚;善于用人、勇于纳谏等。
启示:
统治者要重视民生,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发展生产,才能使社会出现盛世局面。
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十二帝,
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幼年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
数的3/4。外戚专权、宦官干政成为东汉政治的
一大毒瘤。
汉冲帝刘炳
1岁继位3岁过世
汉质帝刘缵
8岁继位9岁过世
汉和帝刘肇
9岁继位
汉殇帝刘隆
百天继位8个月夭折
外戚梁冀
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
材料研读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外戚梁冀
汉顺帝妹夫
汉质帝刘缵
8岁继位9岁过世
“跋扈将军”
反映出外戚骄横统治下的政治腐朽,社会不公。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外戚专权
皇帝长大
诛杀外戚
宦官得宠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
母后临朝
君权旁落
依靠宦官
夺回君权
把持朝政
影响: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
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黄巾起义
张角·太平道
黄巾起义
1.背景:
2.领导人:
3.时间:
4.口号:
5.特点:
7.影响:
6.结果: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社会动荡。
创立太平道的张角
184年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宗教形式)
历时9个月被镇压下去,失败。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为镇压黄巾起义,东汉灵帝时将各州刺史改为州牧。州牧
位居郡守之上,掌握一州的军政大权。州牧势力逐渐膨胀,成
为割据一方的军阀。州牧割据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州牧割据
(184—220年)
袁绍
曹操
袁术
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