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弯弯的小路 浙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 弯弯的小路 浙美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14 21: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弯弯的小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以“弯弯的小路”为主题(图1为课本图片),引导学生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重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透视一般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
绘画中的形体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大远小,它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线投影的科学;而空气透视则是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程度所起的作用。绘画中的空气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处物象清晰,色彩明朗强烈;远处物象模糊,色彩柔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写生描绘的技能,逐步发展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油画棒、铅笔、橡皮檫、白纸。
教师:课件、示范用具。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今天带同学们看看学校的风景,这些图片中都有什么?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校园小路图片,这条路的外形是怎样的?屏幕上画出消失线(弯弯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9、弯弯的小路》
引导学生观察:
我们每天走在这条路上,你发现过路面的远近变化有什么规律吗?在幻灯片上画出边线,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近宽远窄),最后路面消失在一点上,我们把这一点叫“消失点”路两旁的边线叫消失线。再看路边的树,同样大小相近的树,近处与远处有什么变化?(近高远低)。两棵之间的间距,远近又有什么变化?近疏远密。这样的画面从空间上来说你有什么感受?(纵深感)
再次出示直直的小路图片,再看看这样的路面,路面的远近变化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近宽远窄也)大小相近的树近处和远处又有什么变化规律。(近高远低),两棵之间的间距,远近又有什么变化?(近疏远密)。这样的画面从空间上来说你又有什么感受?(纵深感)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疏远密我们可以概括为什么?(近大远小)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
2、利用熟悉的场景发现规律,从而学习相关透视知识,让学生杜绝畏惧感。贯穿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
(二)新授
我们学习了消失点、消失线和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选择小路和在路旁贴小树或栅栏展现有纵深感的画面。有谁想挑战一下。有请上台展示。看到表现得如此精彩,我都想画一幅有纵深感的小路,可以吗?看清楚了,先画一个消失点,再在画面的底端画两个端点,分别把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端点的宽窄和左右线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现在我来画到纸上,根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画出消失线,并添加景物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起稿完成了,想不想老师给他上色,颜色上好了。请看老师是怎样呈现他的纵深感的。除了画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形体上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在色彩的透视方面也作了处理。近处色彩明朗强烈,远处色彩柔和。色彩透视我们后面再学。接下来我们看看小伙伴们的画。看这么多的画,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画得更好。试试吧。
【设计理念】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的弯弯的小路的图片,触发他们自身的视觉、知觉、触觉等状态下的感观体验;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弯弯的小路,来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作业要求:
请用简单的线条看图概括画出由近到远小路,也可以画出记忆中由近到远的小路。现在开始。
(播放《天路》,学生开始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拍照
(4)教师请学生点评
(七)小结感悟
同学们都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画出有纵深感的画面,每个同学的路都丰富多彩。犹如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可能会遇到泥泞或孤独或阳光。如果像藏民朋友,无论严寒酷暑、无论男女老少,他们总是一步一磕头地慢慢前行,在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倦意,他们是多么虔诚啊!我们可能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这种行为,但在他们的心目中有这样一条通往上天的道路,它的名字就叫“天路”。我坚信,我们的同学怀着虔诚之心,朝着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一路前行,我们的绘画事业、学习、生活都会成功、美满幸福。谢谢大家。
【设计理念】最后在图片的烘托中,教师把“路”上升到精神层面,鼓励学生积极向上。
【板书设计】
弯弯的小路
近宽远窄
近高远矮
近疏远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