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陆的变迁 同步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海陆的变迁 同步训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16 13:5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2.2海陆的变迁同步训练(附解析)
一、单选题
1.全球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在大洋之中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C.?太平洋板块??????????????????????????D.?非洲板块
2.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发生在:


A.?板块内部???????????B.?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C.?地壳比较活跃地带???????????D.?岩层褶皱、断裂地带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地球的岩石层由五大板块拼合而成??????????????????????B.?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
C.?板块内部稳定,不可能再分成小块??????????????????????D.?板块都处于静止状态
4.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大陆轮廓线基本吻合,并据此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家是(???)
A.?麦哲伦?????????????????????????????????B.?哥伦布?????????????????????????????????C.?郑和?????????????????????????????????D.?魏格纳
5.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它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6.下列地理现象中,可用“沧海桑田”来描述的是
A.?山体滑坡???????????????????B.?泥石流???????????????????C.?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沙尘暴
7.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于(?

A.?环太平洋沿岸,美洲西岸山脉?????????????????????????????B.?亚欧大陆南部,非洲北部
C.?太平洋东岸,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D.?太平洋东岸,太平洋西岸
8.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形式为(?

A.碰撞
B.张裂
C.挤压
D.消亡
(2)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日本东京地震的发生
B.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
C.红海不断扩张
D.地中海不断缩小
9.下列现象与形成原因连线,错误的是(???

A.?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山中岩石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地形抬升
B.?台湾海峡海底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断裂下沉
C.?非洲的西部海岸与南美洲东部海岸轮廓相似——板块断裂
D.?地中海将会不断扩张——成为新的海洋
10.下列国家,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国家是(???

A.?意大利??????????????????????B.?俄罗斯??????????????????????C.?日本??????????????????????D.?加拿大
二、综合题
11.读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划分为________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________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序号是________。
(3)根据测量,A红海面积不断缩________,B地中海的面积在逐渐________。
(4)世界上著名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有________。
1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世界海陆分布拼图”实践活动。结合下图,请你与该小组一起完成此次活动。
时间步骤
①涂色:给陆地涂上深灰色,给海洋涂上浅灰色,见图①。
②剪裁:剪裁陆地后,分别观察陆地和海洋特点,见图②③。
③粘贴:把剪下的陆地和海洋依次粘贴到10×10方格纸上,见图④。
④归纳与提升
(1)地球表面分布有连续而广阔的________,并把________分隔包围;无论在哪个半球都是________?面积大。
(2)概括地说,地球上________分是海洋,________分是陆地。
(3)涂色过程中发现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大洋是________,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
(4)观察图⑤,南美洲东部与________洲大陆西部陆地轮廓吻合,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了________说,该学说的证据除大陆轮廓吻合外,还有________(选择)。
①河湖分布相似②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③地形特征相似④古生物化石相似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暑假进行了环球网上模拟旅游。下图是他们确定的旅游线路,
(1)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________洋、B________运河、C大西洋、D南美洲、E________运河、F太平洋洋,最后回到无锡。
(2)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下列现象的原因。
现象: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的原因是________。
(3)判断对错: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对的填写“正确”,错的填写“错误”。
①模拟旅游路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________
②B和E运河都是两大洲的分界线。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2.【答案】
C
【考点】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地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即板块边缘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板块交接处的地带,故本题选C。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3.【答案】
B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是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带,B对。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A错。板块内部稳定,也能再分成小的板块,C错。板块都处于相对运动状态,不是静止的,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A、地球岩石圈是由六大板块拼和而成的;B、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C、板块内部比较稳定;D、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4.【答案】
D
【考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5.【答案】
B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解答关键是要知道六大板块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6.【答案】
C
【考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
【解析】【分析】“沧海桑田”是指海陆变迁的地表现象。青藏高原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因海陆变迁的变化,使海洋成为了陆地。山体滑坡、泥石流、沙尘暴属于自然灾害,使部分地表发生了变化。
地球表面的海陆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沧海会变成桑田,桑田也会变成沧海。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实例很多,比如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壳的变动导致海陆发生了变化,部分海域的海底出现古河流的遗迹说明海平面的升降导致了海陆发生了变化,荷兰围海造陆,导致局部海陆发生了变化。
7.【答案】
C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两大山脉带是: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主要由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即落基山和安第斯山组成;二是横贯亚洲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主要由横穿欧亚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组成。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陆地上两大山脉带的分布地区,根据地图牢记即可。
8.【答案】
(1)B
(2)C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由六大板块组成的球体,板块与板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发生运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在板块内部则较稳定。
(1)由图可知,在水受热的情况下,两块海棉向左右两侧运动,这个实验说明地壳受热发生了张裂运动。
(2)由上题可知,该实验表示板块发生了张裂运动,日本发生地震是由于板块的挤压导致的,喜马拉雅山不断升高也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红海不断扩张是由于板块张裂运动导致的,地中海不断缩小也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
故答案为:(1)B;(2)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板块运动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状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9.【答案】
D
【考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地中海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二者处于相对运动。地中海将不断缩小。其余选项正确。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对板块构造运动的掌握,运用书本知识解决问题,此题有一定难度,有“断裂下沉”“板块断裂”等专业名词。
10.【答案】C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各大板块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就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其中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并且多地震的国家是日本;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俄罗斯、加拿大位于板块内部,不容易发生地震。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理解解答即可。
二、综合题
11.【答案】
(1)六;板块交界
(2)太平洋板块;④
(3)扩大;缩小
(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2)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④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3)A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B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发生碰撞挤压,面积不断缩小。(4)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故答案为:(1)六;板块交界;(2)太平洋板块;④;(3)扩大;缩小;(4)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点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12.【答案】
(1)海洋;陆地;海洋
(2)七;三
(3)太平洋;亚洲
(4)非洲;大陆漂移;C
【考点】世界的海陆分布,大陆漂移假说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读图分析可知,地球表面分布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并把陆地分隔包围。但无论在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概括地说,地球是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3)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4)察图⑤可知,南美洲东部与非洲大陆西部陆地轮廓吻合,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对这一问题进行认真研究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该学说的证据除大陆轮廓吻合外,还有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古生物化石相似等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海洋;陆地;海洋;(2)七;三;(3)太平洋;亚洲;(3)非;大陆漂移;C。
【点评】(1)(2)全球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世界共有四大洋,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4)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13.【答案】
(1)印度;苏伊士;巴拿马
(2)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3)错误;正确
【考点】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特征,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此次模拟旅游从无锡出发,先后经过了亚洲、A印度洋、B苏伊士运河、C大西洋、D南美洲、E巴拿马运河、F太平洋,最后回到无锡。(2)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原因是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使得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3)判断对错:①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模拟旅游路线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故原叙述错误。②B是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E是巴拿马运河,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故原叙述正确。
【点评】(1)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最浅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板块之间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位于生长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向两侧拉张,所以处在生长边界的区域会不断扩张,如红海、大西洋面积将逐渐扩大;位于消亡边界处的区域,板块发生挤压碰撞,该区域则会不断缩小,如地中海。
(3)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