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弹力》教案
【教学
(?http:?/??/?www.govyi.com?/?html?/?gongwenxiezuo?/?jiaoyu?/?Index.shtml?)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使用弹簧测力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和意识,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设计思路】
关于弹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但远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对其性质和原理的认识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探究和测量的活动,使学生对弹力和弹簧测力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同时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与难点】?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弹弓、弹簧、弹簧测力计。
学生:橡皮筋、弹簧、直尺、气球、橡皮泥、钩码、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上一节讲力时,提到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呢?生回答,进而引出物体发生形变会产生力吗?
二、情境导入,明确任务
先展示2008年奥运会上的跳高视频,紧接着拿出在手中的弹弓让学生展示。
师:有没有同学玩过弹弓?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有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自己玩弹弓的本领?
一名学生表演玩弹弓,其余的学生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必要时可以相互讨论运动员借助什么样的力完成完美的跳高?为什么弹弓能把粉笔头弹出去?
学生思考讨论。
生:利用了弹力。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弹力
投影:学习目标
1、了解弹性、塑性;
2、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研究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4、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三、自学指导:
1.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的改变,叫做
。
2.物体受力会发生
,不受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_。
3.物体发形变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_________,它是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
5弹簧测力计制造原理:
。
6.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学生自己思考,总结。)
四、动手操作,感知弹力
1、弹性、塑性
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
小组展示:
第一组: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第二组:气球用力压,扁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用力把纸揉成团(失去力后不能恢复原状)。
小组讨论:以上这么多的实验现象,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呢?
学生思考交流。
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有弹簧、直尺、橡皮筋、气球。
弹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在物理上,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2、形变
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我们叫做形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我们把具有弹性物体发生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非弹性形变。把具有塑性的物体发生的形变叫做非弹形变。
3、弹力
同学们在弯尺子、拉橡皮筋(或弹簧)、压扁气球时,有什么感觉呢?
弯尺子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橡皮筋也拉我的手,气球也推我的手。
引出弹力:我们把这种力就叫做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
同学们讨论后汇报交流。
1、我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2、跳水运动中1m板和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3、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4、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大家能说出这么多利用弹力的例子,说明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一定是注意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了,以后还要继续保持这种好习惯.
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那么,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再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并进行实验。
生1:用手拉弹簧,逐渐增大拉力,弹簧被拉得越长。
生2:用手压气球,压力越大,气球被压得越扁。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也越大。
五、探究弹簧测力计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师:大家之前知道一个鸡蛋的重力为0.5牛,经常说的力是1牛等,到底力有多大,大家能测量吗?
生:测力计。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那么拉力的大小能用弹簧伸长的长度来测量吗?
生:能,弹簧测力计。
师: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根据这一原理制成了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生: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指针等几部分组成。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给我们演示一下用弹簧测力计测一个物体的重力,同学们注意观察,看他使用的对不对。
学生演示,结束后同学们交流。
生:读数时视线应该和刻度线正对(学生示范)。
生:拿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
生: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物重力,以免被测物重力太大,损坏弹簧测力计。
演示:一根弹簧在持续增加的外力作用下被拉直。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即使撤销外力,弹簧也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一根头发拴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然后归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
学生实验并交流。
使用测力计应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零点。
(3)使用时力的方向必须和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使弹簧测力计能自由伸缩而不受阻碍、若指针与外壳有摩擦,应及时消除。
(4)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最小刻度值,以便正确读数。
(5)弹簧测力计稳定时才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与刻度板面垂直。
师:生活中除了弹簧测力计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测力计。
投影:形形色色的测力计。
六、检测反馈:
1、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时,受压变弯的跳板也在向上推运动员。像跳板这样因发生
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___。
2、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调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
3、有一弹簧测力计,当秤钩上没有施加力时,指针不是在零刻度线上,而是在0.2N的位置,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秤钩,读数为4N,则手拉弹簧的力为(
)
A、4.2N
B、4N
C、3.8N
D、无法判断
4如图12-1所示,是正在使用的弹簧测力计,这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分度值为?
,此时的测力计的示数为
N。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626d479a0100m7gv&url=http://s2.sinaimg.cn/orignal/626d479at7523d44a5b91"
\t
"_blank"
INCLUDEPICTURE
"http://s2.sinaimg.cn/middle/626d479at7523d44a5b91&690"
\
MERGEFORMATINET
5、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若指针在“0”刻度的下方就开始测量,则所测得的力的大小将比实际的力
(
)
A、相同
B、偏小
C、偏大
D、无法确定
6、甲乙两名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一个弹簧测力计,各用力2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N
B.4N
C.2N
D.小于1N
七、课后动手实验:
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玻璃瓶会发生弹性形变吗?请同学们下去后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看似短暂的一生,其间的色彩,波折,却是纷呈的,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人拼尽一切阻隔,在路漫漫中,上下而求索。
不管平庸也好,风生水起也罢,其实谁的人生不是顶着风雨在前行,都在用平凡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
有时候行到风不推身体也飘摇,雨不流泪水也湿过衣衫,而让我们始终坚持的除了一份信念:风雨总会过去,晴朗总会伴着彩虹挂在天边。
一定还有比信念还牢固的东西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流动在心底的爱,一份拳拳之爱,或许卑微,却是我们执著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跨越任何险阻的勇气、力量和最美丽的理由。
人生的途程积累了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因为生活会让我们慢慢懂得:低头是为了抬头,行走是为了更好地休憩,不阅尽沧桑怎会大度,没惯见成败怎会宠辱不惊,不历经纠结怎会活得舒展?
看清才会原谅,有时的无动于衷,不是不屑,不是麻木,而是不值得。有时痛苦,不是怕失去,不是没得到,而是因为自私,不肯放手,不是自己的,也不想给。
人生到最后,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富翁,有的人却一无所有。
梭罗说:一个人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下多少东西。大千世界,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为自己得到的太少。是啊,一个贫穷的人怎么会轻易舍得抛下自己的所有呢?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过多贪求,反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愈加贫穷。
人生到了最后,其实活出的只是一个灵魂的高度,清风明月,花香草色,便是一袖山水,满目清澈。放下从前,放下过去,从容地走入当下,和自己的内心交流,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听时光走过的声音,嗅闻它御风而过的芳香……
如果兜兜转转了大半个人生的你,此刻依然觉得自己很贫穷,那么愿一无所有的你,
看似短暂的一生,其间的色彩,波折,却是纷呈的,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人拼尽一切阻隔,在路漫漫中,上下而求索。
不管平庸也好,风生水起也罢,其实谁的人生不是顶着风雨在前行,都在用平凡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
有时候行到风不推身体也飘摇,雨不流泪水也湿过衣衫,而让我们始终坚持的除了一份信念:风雨总会过去,晴朗总会伴着彩虹挂在天边。
一定还有比信念还牢固的东西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流动在心底的爱,一份拳拳之爱,或许卑微,却是我们执著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跨越任何险阻的勇气、力量和最美丽的理由。
人生的途程积累了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因为生活会让我们慢慢懂得:低头是为了抬头,行走是为了更好地休憩,不阅尽沧桑怎会大度,没惯见成败怎会宠辱不惊,不历经纠结怎会活得舒展?
看清才会原谅,有时的无动于衷,不是不屑,不是麻木,而是不值得。有时痛苦,不是怕失去,不是没得到,而是因为自私,不肯放手,不是自己的,也不想给。
人生到最后,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富翁,有的人却一无所有。
梭罗说:一个人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下多少东西。大千世界,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为自己得到的太少。是啊,一个贫穷的人怎么会轻易舍得抛下自己的所有呢?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过多贪求,反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愈加贫穷。
人生到了最后,其实活出的只是一个灵魂的高度,清风明月,花香草色,便是一袖山水,满目清澈。放下从前,放下过去,从容地走入当下,和自己的内心交流,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听时光走过的声音,嗅闻它御风而过的芳香……
如果兜兜转转了大半个人生的你,此刻依然觉得自己很贫穷,那么愿一无所有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