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看一看(二)
教材第15~16页内容。
知识与能力: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一、情境导入
在讲台上摆出一摞书籍,现场利用手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拍出三张照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拍照者的位置不同,所拍出的照片就有所不同。
二、新知探究
1.出示自学目标: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2.观察讨论:
说说教材第15页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课件出示笑笑、淘气和奇思观察牙膏和茶杯的情境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先想一想,看一看,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讨论后,汇报交流。
(2)教师质疑并引发学生思考操作: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拿出杯子和牙膏盒子,然后在小组内互相看一看,你看到的是不是与教材上的相同?你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并与教材中的图像进行对比。
(3)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得对吗?
拿出教具,引导学生验证猜想。
3.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1)提出问题:淘气星期天来笑笑家,她通过窗子看见笑笑正在看电视,你能判断出淘气看到的是下面哪一幅吗?(课件出示四幅不同的图片)
(2)解决问题:
学生可能的结论:第2幅图或第4幅图。
这时教师可以质疑问:为什么不能是第1幅图或第3幅图呢?
引导学生回答。
4.如上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到底是第2幅图还是第4幅图,同学们现在还拿不准。那么就让我们来把这个情景模拟出来。你们再实际看一看,最后告诉我到底是哪一幅图。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做游戏来验证,最后指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生按照图中物体摆放的样子在小组内摆一摆,看一看,再交换不同的位置看一看,说一说。最后形成结论。
三、巩固练习
出示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提出要求:先猜想一下,然后小组内互相合作操作并观察,最后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在小组内操作验证,最后形成结论。
得出结论:第二幅图在④号位置看到的,因为只有④号位置的米饭在骨头的前面。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出色的表现?和你的同学说一说。
看一看(二)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
两个物体的位置与观察的位置有关。
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到的。
本节课,从观察一个物体到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并能正确判断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学生来说还是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一主要是借助画面中的人与物体、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想象观察两个物体,探究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情境二“淘气从窗外看室内情境图”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凭空间想象能力来判断,再模拟现场情景,让学生实际观察,这个教学过程设计得非常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一个一个走到窗外进行观察,教学时间肯定不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模拟观察,这样既节约了上课时间,又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本节课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