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1.1 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学案-1.1 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浙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5 09: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时安排】
2学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旧知回顾:
1.两个数(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火车4小时行24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比的前项是( ),比的后项是( ),比值是( )。
3.( )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4.求比值(用递等式写出计算过程):
6:10和9:15 0.6:0.2和3/4:1/4
6:10= 9:15=
0.6:0.2= 3/4:1/4=
计算后我发现( )。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回答下面的问题:
1.看下图,写出四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并求出比值各是多少?
左上图:( ):( )比值是( ),右上图:( ):( )比值是( )
左下图:( ):( )比值是( ),右下图:( ):( )比值是( )。
计算后我发现:( )
所以15:10=( ):( )也可以写成( )像这样表示( )的式子叫做比例。
2.试着写出3个比例:
3.组成比例必备条件是什么?必须是( )个比,比值( )
4.(1)怎样判断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
( )
(2)下面哪些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16 10:6 4.5:2.7 0.3:0.5 5:6
组成的比例有( )
5.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三、小练:(如果你预习的好,也可以尝试着做一做)
(一)填空
1.表示( )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 )是不是相等。
3.写出比值是2的两个比( )和( ),组成的比例是( )。
4.4:6和8:12,他们的比值都是( ),组成的比例可以写成( ),也可以写成( )。
5.12的因数有( ),选出其中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二)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4=6:( ) ( ):1/3=6:4
1/5:1/10=( ):1/8 0.2:0.6=1/4:( )
(三)判断是否成比例(括号里写上是或否,照例子写出理由。)
3:8和15:40 ( ) 6:9和8:4( )
因为3:8=( )15:40=( )两个比的比值( ),所以两个比( )比例。
比(例: )
由( )个数组成,是一个( ),表示( )
比例(例: )
有()个数组成,是一个( ),表示( )
【第二学时】
一、自主学习:(学习要高效,自主学习很重要)
认真阅读教材,看书时用笔标出你认为应该掌握的内容或者你不理解的内容,并探究以下问题。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比例的( );中间的两项叫比例的( )
2.在比例里,( )。,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若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 )。
二、检测:(成绩要想好,练笔不可少)
1.填空
(1)在a:7=9:b中,( )是内项,( )是外项,a×b=( )
(2)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两个外项可能是( )和( )。
(3)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内项的积是( ),如果一个外项是( ),另一个外项是( )
2.判断
(1)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减去两个内项的积,差是0。 ( )
(2)18:30和3:5可以组成比例。 ( )
(3)如果4Ⅹ=3Y,(X和Y均不为0),那么4:X=3:Y。 ( )
(4)因为3×10=5×6,所以3:5=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