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和群落

文档属性

名称 种群和群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1-06-05 11:0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多选)下列叙述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B.一片草地上全部的东亚飞蝗
C.世界上的全部的鸟
D.一个池塘中全部的大蟾蜍
思考题
B D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
     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 群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界
  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肯尼亚的斑马种群
种群特征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
很低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可得,N=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N:M=n:m,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
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
亡率来体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
通常以a‰表示。
出生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出生
    的新个体数。
死亡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
    的个体数。
(2)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a.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加
b.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密度
降低
单位:‰
出生率 死亡率
22.2
16.0
27.8
26.5
23.2
世界
中国
孟加拉国
印 度
印度尼西亚
8.9
6.5
9.6
8.9
7.5
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必须降低出生率
迁入和迁出率 
  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
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
幼年(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有生殖能力)
老年(丧失生殖能力)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年龄的三个阶段:
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   
⑴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
特点:是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
老年
成年
幼年
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老年
成年
幼年
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
⑵稳定型: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
老年
成年
幼年
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

⑶衰退型: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
  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性别比例
  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
  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
  2004年,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发布会上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 张翼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
我国男女比例失调
    婴儿性别比逼近120
(1)雌雄相当型:
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
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

 
(2)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
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蜜蜂、象海豹等
象海豹群体
  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
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
蜜蜂若只考察有生殖能力的个体,也可看做雌少雄多
型。
(3)雌少雄多型:
种群密度
种群数量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大小
和密度
小结:
1.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是( )
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一块农田里的所有东亚飞蝗
C. 一片森林中的鸟
D. 一条河中的草履虫
巩固练习
B
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
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
 A.越来越大 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 D.绝对不变
A
4.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相互交配繁殖
 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
 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
 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空间和食物发生竞争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