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 构成物质的微粒 同步练习(2课时,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15 11: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 物质的构成
__6.1__构成物质的微粒(一)__[学生用书A52]
1.下列粒子微粒中不能构成物质的是( B )
A.原子 B.电子
C.离子 D.分子
2.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A )
A.水、氢气 B.铁、氧气
C.氯化钠、铜 D.氯化钠、水
3.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表示的是( C )
A.氮分子 B.氯分子
C.氯化氢分子 D.甲烷分子
4.下列物质中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B )
A.金刚石 B.二氧化碳
C.氦气 D.铁
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B )
A.大小不同
B.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能否直接构成物质
6.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C )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分子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C.原子呈电中性
D.离子可以带正电荷和负电荷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原子不显电性
B.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是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和质子
9.下列物质中,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构成的是( B )
A.二氧化碳 B.氯化钠晶体
C.氢气 D.银
10.下图是分子结构模型示意图(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两种物质混合的是( A )
11.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它还能再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__原子核__和带负电荷的__核外电子__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体积__极小__,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__高速运动__。通过实验,科学家们最终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两种粒子——__质子__和__中子__构成。
1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质子数__=__核外电子数__。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大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呈电__中性__。
13.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具体微粒名称。
(1)家中铝合金窗户中的铝是由__铝原子__构成的。
(2)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是由__二氧化碳分子__构成的。
(3)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__钠离子和氯离子__构成的。
14.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图6-1-1
(1)从微观粒子角度而言,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裂成__氢原子__和__氧原子__,分裂出来的__原子__又重新组合成__新的分子__,它们不再有水的化学性质。可见,__水分子__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由该实验可知,分子由__原子__构成,__原子_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__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__。
15.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已知一种溴原子核内含有35个质子和45个中子,则该溴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C )
A.80 B.45
C.35 D.5
16.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897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所示的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C )
图6-1-2
A.abcd B.abc
C.bcd D.ad
17.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有以下四种说法:①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②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绕核运动;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不等于中子的个数。下列组合中,都正确的是( A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③核外的电子也有一定的质量;④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但氢原子没有中子,有的原子中,质子的个数等于中子的个数,如氧原子质子数为8,中子数也为8。
18.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如图所示,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了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 )
图6-1-3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1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但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完全不同,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C )
A.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同
B.构成分子的原子大小不同
C.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相同但数目不同
D.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20.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B )
A.①②⑤ B.①③
C.④⑤⑥ D.③⑤
【解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①不正确。金属和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原子可以独立存在,故③不正确。
2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把一束高速运动的α粒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射向一片极薄的金箔。他惊奇地发现,过去一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而由这种“实心球”紧密排列成的金箔,竟为大多数α粒子畅通无阻地通过,就像金箔不在那儿似的,但也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发生偏转,或笔直的弹回。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得出关于金箔中金原子结构的一些结论,试写出其中的三点:
(1)__原子内部很空旷__。
(2)__原子内部有一个很小但质量很大的核__。
(3)__原子内部的核带正电__。
__6.1__构成物质的微粒(二)__[学生用书B54]
1.下列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C )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湿衣服晾干
2.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A.水汽化后体积变大——分子间空隙增大
B.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物体会热胀冷缩——分子的体积发生改变
D.闻到远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解析】 水汽化后体积变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物体会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闻到远处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
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很小,所以没有质量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也可以再分
【解析】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具有质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4.生活中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C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B.向一杯清水中滴几滴红墨水,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沸腾时可以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同体积的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析】 水沸腾时可以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空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5.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D )
A.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空隙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C.氢气和液态氢都可作燃料,是因为相同分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烟的分子很轻
6.固态碘受热后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无论是固态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切开的土豆变成蓝色,这说明( D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C.分子有一定的大小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7.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B )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C.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D.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8.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C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酒精挥发 分子消失了
B 矿石可以被粉碎 分子可以再分
C 氧气(O2)可供人呼吸,臭氧(O3)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电解水 此过程中分子、原子本身都发生了改变
【解析】 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矿石被粉碎只发生了形态的变化,分子没有改变;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也不同;电解水是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改变。
9.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横线上:
(1)气体很容易被压缩__A__。
(2)贮存在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__C__。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__B__。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__D__。
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很小
10.发生车祸时,汽车安全气囊内的气体发生器会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体燃料生成气体并向气囊内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固体被点燃产生的气体的分子间空隙较大,导致气囊体积膨胀
B.该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固体被点燃时,温度升高,使产生的气体的分子运动加快,分子体积增大
D.该过程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解析】 固体被点燃变成气体,由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体积增大;该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是化学变化;固体被点燃时,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但是分子体积不会增大。
1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氨气溶于水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图6-1-4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甲中的酚酞试液变红,乙中酚酞试液没有变红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是__对比实验(与甲对比或证明空气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__分子在不断运动__。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Ⅰ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以下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试液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③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分析讨论】按照改进后的实验,几分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滤纸上的酚酞由左向右依次变红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Ⅰ、图Ⅱ所示装置虽能证明分子的性质,但不能证明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如图Ⅲ所示的装置。
图6-1-5
在U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试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形管中注入浓氨水。
(1)按照图Ⅲ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__棉纱布D比棉纱布B先变红__,该现象说明了__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或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__。
(2)图Ⅲ所示的实验方法相对于图Ⅰ所示的实验方法,具有哪些优点:①__减少污染(防止氨气污染空气或环保均可)__;②__可以验证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__。
12.(1)“用微粒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微波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微波穿透食物达5cm深,使食物中的水分子产生高频率震动,并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达到运动式加热或烹饪食物的目的。
材料二:一滴水里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材料三:某同学在课后做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立即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溶解,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图6-1-6
①材料一说明:__分子是不断运动的__;
②材料二说明:__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__;
③材料三说明:__分子之间存在空隙__;
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请谈谈你对“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这句话的认识:__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__。
(2)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常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科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有①人体呼出的气体;②五氧化二磷;③酒精;④液态氮;⑤四氧化二氮;⑥固体二氧化碳;⑦氩气;⑧澄清石灰水。用序号填空:含有氮分子的是__①④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⑦__。
【解析】 氮分子是构成氮气的微粒,含有氮气的物质中才含有氮分子;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有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