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__运动与力(一)__[学生用书B8]
1.下列科学家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B )
2.同学们在一起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下列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D )
A.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B.一切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如图是小明自创的“大炮”的示意图。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C )
图1-4-1
A.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
B.向上运动
C.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D.立即静止
4.竖直下落的雨滴,如果所受的力突然消失,那么雨滴将( A )
A.匀速直线下落 B.静止在原处
C.加速直线下落 D.减速直线下落
【解析】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于雨滴原来是运动的,所以在不受任何力时,它将沿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5.如图小球从斜面自由滑下,运动到O点时,所有外力都消失,小球的运动路径是( D )
图1-4-2
A.沿OA运动 B.沿OB运动
C.沿OC运动 D.沿OD运动
【解析】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将保持静止,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当小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
6.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此探究活动的各种表述,错误的是( C )
图1-4-3
A.每次实验时,应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B.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
C.水平面越粗糙,小车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远
D.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将一直运动下去
【解析】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越短。
7.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
D.是从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结论
8.根据实验事实和一定的理论推理,揭示自然规律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从斜面上同一高度下滑的小车。
图1-4-4
①在铺有毛巾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短;
②如果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如果在较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很长;
④在铺有棉布的水平面上,运动路程较短;
⑤在水平平整的木板表面上,运动路程较长。
则下面的判断和排列次序正确的是( B )
A.事实①④⑤,推论②③
B.事实①④⑤,推论③②
C.事实①②③,推论④⑤
D.事实①③②,推论⑤④
9.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发现(如图所示),当小球从左侧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时,无论右侧斜面的坡度如何,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下落点几乎__同一高度__的地方。假如右侧斜面变成水平放置且阻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小球将为了达到那个永远无法达到的高度而一直__运动__下去。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__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__。
图1-4-5
10.在探究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同一辆小车从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如图所示。第一次水平木板上铺有毛巾,第二次是棉布,第三次直接滑在水平木板上,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
图1-4-6
(1)小车在三个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时,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远__(选填“远”或“近”),这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小__(选填“大”或“小”)。
(2)对上问实验分析后可以推测: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物体将保持__匀速直线__运动状态不变。
(3)英国科学家__牛顿__对上面实验进行科学的推理,并概括出著名的__牛顿第一__定律。
11.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间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C )
图1-4-7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
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12.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C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 滑块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则滑块M、m到达水平面上时的速度相等;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光滑平面不存在摩擦力,则两滑块均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速度相等,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它们之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
13.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
(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__快__。
(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卷尺__。
图1-4-8
(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1.25__m/s。
(4)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
__没有从同一位置释放足球__。
【解析】 (1)因为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所以他肯定会由此相反地猜想出: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快。(2)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测量足球运动的时间和长度,时间用秒表来测量,长度用卷尺来测量。(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v===1.25m/s。(4)他在实验中没有让足球在同一位置滚下,由于足球在不同位置向下滚的位置变化是不相同的,所以他并不能准确地探究出足球运动的快慢与足球的气是否充足的关系。
14.如图所示,晓宇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中,小车从斜面顶端A处运动到木板C处停下来。请画出小车运动到B处时所受的各个力的示意图。
图1-4-9
【解析】 如答图所示。
第14题答图
15.如图所示的冰壶离开运动员的手后,由于冰面的摩擦而做减速直线运动,若冰壶运动时所受的重力突然消失,小明判断:冰壶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简要说明小明的推理过程。
图1-4-10
【答案】 重力消失时,冰壶对冰面的压力和冰壶受到的摩擦力也随之消失,冰壶不受力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____1.4__运动与力(二)____[学生用书A10]
1.大老虎从静止开始加速追赶小羚羊,快追上时,羚羊突然急转弯逃脱了老虎的捕捉。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老虎静止时没有惯性
B.老虎加速过程惯性增大
C.老虎惯性大不易转弯
D.老虎惯性小不易转弯
2.许多交通事故是因物体惯性造成的。下列交通规则与惯性无关的是( D )
A.系安全带 B.保持车距
C.限速行驶 D.靠右行驶
3.下列说法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D )
A.通过拍打衣服,除去它上面的浮灰
B.投掷铅球时,球脱手后仍能继续向前运动
C.迅速向下撞击斧子木柄的把手端,斧头就能套紧在木柄上
D.前方学校,请减速慢行
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火箭升空时速度增大,惯性增大
B.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惯性减小
C.宇航员从地球到太空,惯性不变
D.只有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滚动得越来越慢,是由于它的惯性越来越小
B.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利用他自身的惯性来提高成绩
D.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
【解析】 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仍向前运动,但受到地面对它的阻力作用,所以会运动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高速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后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但惯性大小与速度无关;推出去的铅球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6.公交车上安装有拉环,避免站着的乘客由于车突然启动或刹车而摔倒。如图是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公交车内一名没有抓住拉环的乘客的示意图。急刹车时,该乘客摔倒方向和拉环摆动方向的示意图应是( B )
图1-4-11
7.小宇在家观看汽车拉力赛的电视节目,发现汽车行驶速度很快。其中途经一段“S”形弯道时,如图所示。他想:现场观看的观众为了更安全,应站的位置是图中( C )
图1-4-12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解析】 由图可知,当车在路上行驶时,如果车失去控制,由于惯性,车将会沿原来运动的方向冲出,即会冲到图中的甲区和丁区,故人在乙区和丙区是安全的。
8.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由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飞出,上面的棋子由于__(具有)惯性__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同时,这些棋子因为受到__重力__的作用,又落到下面的棋子上。
图1-4-13
9.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当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若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不考虑空气阻力)( B )
A.立刻下落 B.静止
C.继续上升 D.先上升后下落
10.在停车场,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B )
A.若甲车静止,乙车运动,则可能是乙车尾撞击甲车尾
B.若甲车静止,乙车运动,则可能是乙车头撞击甲车尾
C.若甲车运动,乙车静止,则可能是甲车头撞击乙车尾
D.若甲车运动,乙车静止,则可能是甲车尾撞击乙车尾
【解析】 甲车司机的背部受到挤压,应该是甲车司机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故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是甲车原来静止,甲车的车尾受到后面的撞击而突然向前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保持不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第二种情况是甲车向后倒车,甲的车尾撞到乙车的车头上而停止运动,而甲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后运动,即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而使背部受到挤压;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应该是乙车司机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故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是乙车向前运动车头撞到甲车的车尾而停止,而乙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即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而造成身体向前倾斜;第二种情况是乙车静止,乙车车头由于受到撞击而向后运动,而司机由于惯性保持静止,即相对于乙车向前运动而造成乙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综上可能的情况是甲车尾撞击乙车头(甲运动、乙静止)或乙车头撞击甲车尾(甲静止、乙运动)。
11.汽车追尾常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汽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他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汽车需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
图1-4-14
表中是一位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分别在干燥和潮湿的相同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
速度/km·h-1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干燥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潮湿
40 7 7 8 10 15 17
50 9 9 13 15 22 24
60 11 11 19 23 30 34
80 15 15 33 43 48 58
100 19 19 52 65 71 84
(1)由表可知车速越大,停车距离就__越大__。
(2)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两个主要因素是__速度__和__地面的干湿程度__。
(3)请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司机提出两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
【答案】 ①不超速;②保持车距
____1.4__运动与力(三)____[学生用书A11]
1.下列关于足球运动员踢足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球最终停在球场上时,仍受到力的作用
B.脚踢球才使球飞起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脚踢球时,既改变了球的形状,又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D.脚踢球时,球也对脚施加了一个力
【解析】 球最终停在球场上时,受到重力、支持力的作用;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运动状态,脚踢球时,既改变了球的形状,又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脚踢球时,脚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对脚也施加了力。
2.下面有关力的几条叙述,正确的是( A )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可能持续运动
C.在彼此不相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D.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内,弹簧测力计弹簧的长度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①蛋碰石时,蛋碎石完好;②锤砸砖时,砖碎锤完好。这两个事例说明了( C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但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的大小是不同的
B.由①可知蛋受力,但石头不受力;由②可知砖受力,但锤不受力
C.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同的,但同样大小的力施于不同物体产生的效果一般是不同的
D.以上都不对
4.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C )
5.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
①人坐沙发,沙发凹陷;
②篮球撞在篮板上被弹了回去;
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
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D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旁放一块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图1-4-15
A.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B.放上磁铁后,磁铁吸引钢珠的力大于钢珠吸引磁铁的力
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D.若在C点钢珠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析】 钢珠做曲线运动是因为钢珠受到了磁铁的吸引力,力改变了钢珠的运动状态,钢珠沿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放上磁铁后,磁铁吸引钢珠的力等于钢珠吸引磁铁的力;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由牛顿第一定律知,若钢珠沿直线运动时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会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7.力的作用效果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__速度大小__改变和__速度方向__改变两种情况;二是使物体发生__形变__。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
图1-4-16
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__形变__。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运动状态__发生改变。
8.如图所示,为物体运动的s-t图像,在图示的OA、AB、BC、CD、DE几个过程中,物体运动状态不改变的过程是__OA、AB__,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过程是__BC、CD、DE__。
图1-4-17
【解析】 OA段直线的斜率一定,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则其运动状态不改变;AB段物体的位置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运动状态不改变;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变化,则物体的速度就变化,由图看出,BC、CD、DE三个过程中,物体的运动状态都发生改变。
9.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 C )
图1-4-18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解析】 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飞行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同时由于运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均在变化,故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10.王强同学买了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塑料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所示。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 B )
图1-4-19
A.一定能射中A点
B.一定射在A点右侧
C.一定射在A点左侧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 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后,镖头由于惯性继续朝A运动,此过程中,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镖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镖头还会沿重力方向向下运动,故镖头做斜向下的曲线运动,由此可知镖头会落在A的右侧。
11.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马上停下来,而是先做减速运动,最后才停下来,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没有动力,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向前运动,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的汽车,由于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