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4.2__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一)__[学生用书B34]
1.下列植物中,根细胞细胞液浓度最大的是( C )
A.水中生长的植物
B.旱地生长的植物
C.盐碱地生长的植物
D.正常土地生长的植物
2.红树大多生于海边含盐滩涂,它能在海水中生存说明( C )
A.海水溶液浓度大于红树根细胞液浓度
B.海水溶液浓度等于红树根细胞液浓度
C.海水溶液浓度小于红树根细胞液浓度
D.海水溶液浓度大于或是小于红树根细胞液浓度
3.假定根毛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为20%,那么根毛细胞不能从中吸收水分的土壤溶液浓度是( D )
A.5% B.10% C.19% D.30%
4.根从土壤中吸水,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根向上输送到茎的途径是( D )
A.土壤水分→导管→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茎
B.导管→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C.根毛→土壤水分→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D.土壤水分→根毛→根毛区表皮细胞以内的各层细胞→导管→茎
5.选择大小和生长情况相同的A、B两株豌豆幼苗,分别种植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即无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测量各自一天内的吸水量(实验1);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与实验1同样的培养液中,同时在B植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食盐,A植株的培养液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的吸水量(实验2)。两个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4-2-1
(1)在实验中,A植株作为B植株的__对照实验__。
(2)B植株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培养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差减小,导致植物吸水量降低__。
6.每天给绿萝浇灌高浓度的营养液,它非但没长好,反而越来越萎蔫了。此时,植物根尖的细胞状态更可能是( D )
图4-2-2
A.图甲,根尖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B.图乙,根尖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
C.图甲,根尖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D.图乙,根尖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
7.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D )
8.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min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图4-2-3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它们分别可能是__B__。
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
C.10%盐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失水和吸水。C、D两幅图哪一幅能说明B烧杯中的现象?__C__。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__①__(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4)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__小于__(选填“大于”或“小于”)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__4.2__水在植物体中的代谢(二)__[学生用书B35]
1.炎热的夏天,人站在树荫下比站在房屋的阴影下感觉更凉爽,是由于植物的( D )
A.光合作用 B.吸水作用
C.遮挡作用 D.蒸腾作用
2.下列哪项与水分的蒸腾作用无关( C )
A.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B.促进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C.促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3.南瓜植株生长旺盛时,每天要吸收大量的水,其中大部分水的去向是( C )
A.组成植物体 B.留在植物体内
C.蒸腾作用散失 D.用于光合作用
4.叶片中对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起作用的是( D )
A.表皮 B.气孔
C.叶肉 D.叶脉
5.将丝瓜茎靠近基部处切断,可发现“水”会从切面处不断缓缓地向外冒,并可持续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 B )
A.植物的根细胞已经停止光合作用
B.根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水”主要从切面的筛管处冒出
D.根系吸水对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动没有影响
6.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D )
图4-2-4
A.在光照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B.在光照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C.在黑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D.在黑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7.在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同学们谈论到了干旱与农作物的问题,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__蒸腾__作用。
(2)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下表四种植物叶片中,最适应干旱环境的是__B__。(填字母)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μm
A 292 64 14
B 144 63 24
C 301 62 15
D 593 121 13
【解析】 (1)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农作物在缺水初期叶片气孔会自动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中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表中四种植物叶片中,B的叶表面积最小,表皮最厚,这些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
8.如图甲是研究植物蒸腾作用实验的示意图。
图4-2-5
(1)该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装置的密封性,尤其是橡皮管与U形管连接处的密封性。实验中,判断此装置的密封性良好的依据是__U形管左右液面出现高度差,并能保持一段时间__。
(2)人们大多选用阔叶的法国梧桐的枝叶而不是松树的枝叶进行实验,其原因是__阔叶植物的蒸腾作用比针叶植物强,实验现象明显__。
(3)实验结束后,在此茎的基部上方横切,观察到 其中只有B部分呈红色,如图乙。那么图中的A是植物茎中哪一部分结构?__髓__。
(4)随着蒸腾作用的进行,植物体内的水不断发生__汽化(或蒸发)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会吸收周围大气的热量。
9.图A将叶片正面和背面涂上一层凡士林,图B没有涂凡士林,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上A、B两片叶,并光照一段时间。结果发现A叶片袋内无水珠,B袋内有水珠。你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D )
图4-2-6
A.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B.水分的散失是保卫细胞调节的
C.蒸腾失水是通过导管完成的
D.水分的蒸腾必须经过气孔
10.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4-2-7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__叶__进行的?
(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__叶片的多少__有关?
(3)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一点不足之处:__根是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缺少根,茎的吸水能力较弱,影响蒸腾作用(或对照不如实验二鲜明)__。
11.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三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C。枝条A保留全部叶片,枝条B摘除部分叶片,枝条C摘除全部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三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如图甲)。在每个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三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
图4-2-8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进行的吗__?
(2)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叶的数量__。
(3)实验现象:A、B、C三个装置液面下降幅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A>B>C__(用“>”连接)。
(4)实验结论:__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__。
(5)如图乙是观察该植物叶横切面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通过图中标注的部位__4__(填数字)散失的。
12.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装置中枝条不处理,B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下表皮涂上凡士林油,C装置中枝条叶片的上、下表皮均涂上凡士林油,D装置中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图4-2-9
(1)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__实验装置中的失水量__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__定量实验__(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2)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了__防止装置内水分的蒸发__。
(3)曲线Ⅰ代表的装置是__C__和__D__。将装置D与装置__A__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__B__;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__A__。
(5)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则通过分析可知,叶片上表皮气孔的相对数量__少于__叶片下表皮。
【解析】 (2)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将水分散失到空气中,所以装置中的水分不断减少,但量筒中的水分也会蒸发,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防止装置内水分的蒸发。(3)装置A由于叶子未处理,所以能正常进行蒸腾作用,装置内的水减少得比较快,装置B中叶子的下表皮被涂上凡士林,所以下表皮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而上表皮仍然可以进行,所以试管内的水减少得比较慢,而装置C中叶子的上、下表皮都用凡士林涂抹,和装置D没有叶子一样,所以植物无法进行蒸腾作用,装置内的水不减少。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曲线Ⅰ代表的是装置C、D质量的变化情况;将装置D与装置A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5)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说明上、下表皮总的蒸腾量为15g;B装置的质量为75g,说明上表皮的蒸腾量为5g,则下表皮的蒸腾量为10g,所以通过A与B两组实验结果的对照分析,可以推测叶片上表皮气孔的相对数量少于下表皮的气孔相对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