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运动和力 质量评估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运动和力 质量评估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15 11:4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质量评估试卷[学生用书活页69]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根据机械运动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B.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C.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D.物体做怎样的运动跟选择的参照物无关
2.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C )
A.孙悟空 B.平台
C.飘动的白云 D.摄影师
3.下列措施中,能增大摩擦的是( B )
A.在机器的轴上安装滚动轴承
B.雪后,在车轮上缠铁链
C.搬运机器时,在机器下面垫上圆木
D.给电风扇转轴加润滑油
【解析】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增大压力,B选项属于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如图所示,体操运动员静止在平衡木上时,与运动员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A )
图1
A.平衡木对运动员的支持力
B.运动员对平衡木的压力
C.平衡木受到的重力
D.运动员对地球的吸引力
5.如图所示,放手后纸片不能保持静止,这样的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 D )
图2
A.大小是否相等
B.方向是否相反
C.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D.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析】 由图中可知: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但不在同一直线上,可见此操作是为了探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所受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6.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却没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3
A.箱子没有运动,此时箱子水平所受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假设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箱子将静止在原地
7.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非常大,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得“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C )
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
C.它们受到的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正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一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C )
图4
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
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
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一边与重垂线平行
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一边平行
9.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图5
A.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10.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D )
1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小车无限长,其他阻力不计。若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 D )
图6
A.若m1>m2,则一定相碰
B.若m1C.不论m1和m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球一定相碰
D.不论m1和m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球一定不相碰
【解析】 车停止前,两个小球随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三者具有共同的速度;当小车突然停止时,由于小车表面光滑,两个小球具有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小球间的距离不变,一定不会相碰。
12.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B )
图7
A.减小为原来的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
D.无法判断
【解析】 物体A静止或恰好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而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只要重力不变,摩擦力就不变。
13.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
图8
A.0~2s内物体没有被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2~4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3N
D.4~6s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解析】 由v-t图像可知,0~2s内物体的速度为0,即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4~6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为4m/s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由F-t图像可知,4~6s内推力的大小为2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N;由v-t图像可知,2~4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逐渐增大,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因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所以,2~4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
14.质量为M的木块A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木块B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不考虑绳重和绳子对滑轮的摩擦),则( C )
图9
A.绳子没有剪断前A所受的摩擦力为mg,方向向右
B.绳子剪断后A所受的摩擦力为(M-m)g,方向向右
C.绳子剪断时A所受摩擦力为mg,方向向左
D.绳子剪断后A所受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解析】 绳断前物体向右运动,受到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大小等于钩码重力mg,方向向左;绳断时A只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滑动摩擦力只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与压力大小有关,这两者都未改变,故摩擦力还是mg,方向与相对于木板的运动方向相反(向左)。
15.甲同学骑自行车去找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D )
图10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解析】 由图像可知,横轴是时间,纵轴是路程,在10min时两同学相遇;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为=0.3km/min,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为=0.1km/min,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相遇前乙0~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后乙15~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2倍。整个过程中甲通过的路程为4km,乙通过的路程为1km+1km=2km,时间均为15min,所以甲的平均速度为乙的2倍。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6.如图所示,用两手指水平压住铅笔的两端。铅笔静止时,两手指对铅笔的压力是__平衡力_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图11
17.如图中,图甲所示的是一个风扇固定在小车上,当风扇向左吹风时,小车会向右运动;图乙所示的是福娃贝贝和妮妮正在运动会上参加赛艇比赛时向后划水,赛艇向前运动的情景。上述两个事例所运用的相同科学原理是__力的作用是相互的__。
图12
【解析】 当风扇向左吹风时,风扇给空气一个向左的力,同时空气会给风扇一个向右的力,因此小车会向右运动;参加赛艇比赛时,当桨向后拨水时,水也会给桨一个向前的力,使船向前运动;所以这两个事例都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8.为探究一对相互作用的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小科和小宁合作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们用F表示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用F′表示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通过实验他们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图13
F/N 0.5 1 1.5 2 2.5
F′/N 0.5 1 1.5 2 2.5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总__相等__。
19.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则物体受到的拉力是__20__N;如果将该物体用绳悬挂起来,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100__N,若拉住绳子使物体匀速上升,则绳子对物体施加的拉力是__100__N。(g取10N/kg)
20.重100N的物体在3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水泥路而上向西匀速直线运动,则此物体给路面的摩擦力大小是__30__N,方向是__水平向西__;若拉力增大到40N,此时路面给物体的摩擦力为__30__N,依据是__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__。
【解析】 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一个拉力和摩擦力,所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30N,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东;又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面对物体有摩擦力的同时,物体对路面也有一个摩擦力,并且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拉力增大时,物体受到路面的摩擦却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物体对路面的压力还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和路面间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还是30N。
21.一透明玻璃箱装有水并带有气泡,如图所示,小明用力向右推该箱体时,没能推动,这时推力__等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箱体所受的摩擦力,气泡__不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小李帮着小明推,推动很短的时间内,发现气泡__向右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运动。
图14
22.调皮的小科随父母乘船去长岛旅游,来到船上,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如图所示)。由于船在行进中,所以父母很担心小科蹦起后,船开走他会落入水中,但小科蹦跳了一会儿,并没有发生什么危险,这是因为__由于惯性,小科跳起后将随轮船一起向前运动__。
图15
【解析】 小科在轮船上随轮船一起运动,他跳起后由于惯性,将保持和船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故会落在起跳时的位置,不会掉下去。
23.如图,①中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受到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1并处于静止状态。②中弹簧两端都受到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x2并处于静止状态。③中弹簧两端各挂一小物块,在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下,两物块在粗糙桌面上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伸长量为x3,则x1、x2、x3的大小关系是:x1__=__x2,x2__>__x3。(均选填“>”“=”或“<”)
图16
【解析】 ①②中大小均为F的拉力作用在弹簧的右端,弹簧受到了一对平衡力,无论弹簧的左端情况怎样,弹簧受的是平衡力,它两端的拉力总相等,且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①②两个弹簧的伸长量相同,即x1=x2。③中弹簧两端各挂一小物块,在大小为F的拉力作用下,两物体在粗糙桌面上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右边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弹簧对物体水平向左的拉力F′,物体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F=f+F′,所以F′<F,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②③两个弹簧的伸长量x2>x3。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
24.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分别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分别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图17
(1)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_D__的示数,A对B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__C__的示数(均选填“C”或“D”)。
(2)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__用滚动代替滑动__,在A上放砝码的目的是__增大压力__。
(3)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__静止__(选填“运动”或“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4)分析实验数据,若__F1=F2__,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25.“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图18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__CAB__。(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__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__。
【解析】 (1)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采用了逐渐逼近的方法,即先实验再推理,图C中有空气阻力,图A中没有空气阻力,所以先C后A,而图B中,是推理得出了在无空气阻力和无摩擦的情况下,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正确的顺序应该是CAB。(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笛卡尔的观点中,只涉及到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所以这是他的观点的不足之处。
26.摩擦现象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小科对此很感兴趣,围绕生活中的摩擦现象进行了探究。
图19
(1)小科分别对物体在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下受到摩擦力情况进行研究,并绘制了图像,如图甲所示,请比较图像中A、B两点处力的大小(选填“>”“<”“=”或“不能确定”):①FA__=__fA;②FB__>__fB。
(2)摩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不断地进行着改进,火柴的擦燃就是一例,如图乙所示,火柴盒侧面已由以前的图乙(a)替换成图乙(b)的式样,这样设计的现实意义是__增大摩擦__。
【解析】 (1)图像中A点,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推力与此时的静摩擦力平衡,则FA=fA。由图可知,静摩擦力逐渐增大,物体在该过程中始终静止,故推力也逐渐增大,推力最终增大到与fa相等;当静摩擦力增大为最大静摩擦力时,最大静摩擦力会突变为滑动摩擦力,此时有fBfB,使得物体运动起来。(2)火柴盒侧面已由以前的图乙(a)替换成图乙(b)的式样,不难看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加大,所以在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变大。
四、解答题(27题2分,28题4分,29题6分,30题4分,共16分)
27.(1)如图甲,小球从水平桌面上滚下,画出小球在A位置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一个物体在压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面上,请作出该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图20
【答案】 如答图所示。
第27(1)题答图    第27(2)题答图
28.(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抽象概括出来的,这里所说的“大量实验事实”指的是:以一定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的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它停止运动前滑行的距离就越__远__;“推理”是:如果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到零,物体将保持这一初速度做__匀速直线运动__。
(2)牛顿还曾注意到:沿水平方向抛出去的石块,运动一段距离后会落回地面,沿水平方向抛石块的力越大,石块的落地点就会越远,他想,如果使用一门大炮用非常非常大的力沿水平方向将石块抛出,会怎样呢?考虑到地球是圆的,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理:石块将会__绕地球做圆周运动__。现在,这个结论已经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在现代通信等领域大显身手的人造地球卫星。
(3)我国于1984年4月8日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静止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9.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
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__①__。(填序号)
(2)写出实验探究步骤。
(3)请分析实验现象并写出相应结论。
【答案】 (2)拉弹簧:将弹簧的一端固定,沿相同方向用较小的力拉弹簧,再用较大的力拉弹簧(或扔石块:沿相同方向将一石块用较小的力扔出,再用较大的力扔出)。 
(3)拉弹簧: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或扔石块:石块飞行的远、近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答案合理即可)
30.小科随父母到“六朝古都”南京旅游,从植物园出来后,小科看到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然后他随父母“打的”去海洋馆。在去海洋馆的旅途中,小科感觉到出租车开得过快,下车后小科凭乘车的发票(如图乙所示)举报了驾驶员的违章行为——超速行驶。请你思考后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21
(1)若3km内的价格为起步价,则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多少?
(2)在去海洋馆的过程中,出租车有没有超速?若超速,则超速多少?
【答案】 (1)从图示知,车票全额是16元,3km的价格=3×2=6元;∴起步价=总额-3km的价格为16元-6元=10元。
(2)v===20m/s=72km/h>60km/h,所以出租车超速,超速72km/h-60km/h=12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