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测与目测
【学习目标】
1.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能够进行简单的步测和目测。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学习重点】
用步测测量距离的方法。
【学习难点】
步测和目测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
一、铺垫
1.口算
7.2÷0.12 0.38×1000 0.87-0.49
530+270 5.6×1.01 4.2÷3.5
3.9+2.03 26.1-3.5-7.52.
2.计算
(1)142×5+182÷13 (2)(300+22.5÷5)+14.9
3.五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五一班栽了53棵,五二班栽了50棵,五三班栽了47棵。这三个班平均每班栽树多少棵?
二、探究新知
1.步测
①步测是由人走步,然后通过所走的步数计算一段距离的长度的方法。
②用步测的方法测量距离时,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一步指两脚尖间的距离。
③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量一段距离:用测量工具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
(2)用均匀的步子沿着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提问:为了测得比较准确,走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要按照平时迈步的大小,迈步要均匀,防止步子忽大忽小,向前走时,尽量直线行进等。
(3)反复三、四次
根据每次走的步数,算出平均每次走多少步。
(4)算平均步数
根据这段距离的长度和每次的平均步数,求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
2.例1:沈强走50米的距离,第一次走79步,第二次走81步,第三次走80步。他平均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
(1)读题理解题意。重点理解50米与79步、81步、80步的关系。理解三次走的距离不变,步数却不相同。
(2)提示:可以分步解答,除不尽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①79+80+81表示什么?
②(79+80+81)÷31表示什么?
③50÷80=0.63表示什么?
3.例2:张健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0.64米,他从操场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共走了125步。这个操场大约有多少米长?(读题,理解题意。求要测量的这段距离的长度,除了知道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以外,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4.在操场上测出50米的一段距离。然后用均匀的步子走3次。根据结果,完成下表。
5.目测
(1)导入。战场上解放军战士对敌射击或投弹时,要确定两地的距离,能不能用卷尺去测量?能不能去步测?这时就要用目测估量距离。因此,目测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用途。
(2)什么叫目测?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长度。
(3)目测的方法。
①设标。用卷尺量出500米的一段距离。每隔10米分别插上杆标,分别站在10米、20米、30米、40米、50米的地方。
②练习目测固定距离。
观察实际距离是10米、20米……有多远,从不同方向,反复数次。体会出相距10米、20米……远的人或物体的大小,以及分别到自己所站的地方这段距离的远近。
③估测。去掉标杆和人,估测10米、20米……距离。
(4)小结。目测时,有时受地形影响造成错觉。如:开阔的地方,容易把长距离估测得偏短,狭窄的地方,容易把短距离估测得偏长。因此,需要长期积累,反复练习。
【达标检测】
1.测量距离记录
(1)目测结果与工具测量结果相差( )米
(2)步测结果与工具测量结果相差( )米
2.步测一下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