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
【学习目标】
1.在亲身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研究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分析研究得出“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物体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
【学习难点】
小组制订实验方案,并认真操作实验,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学习过程】
学习具准备:铁架台、质量不同的砝码、长短不同的绳子、秒表一块。
一、在情境中分析信息
1.看情境图,了解情境图的信息。
看他们正在进行荡秋千比赛,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如:绳子有长有短、小朋友有的重,有的轻。
2.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既然是比赛,猜猜他们在比什么呢?
(小组讨论)
3.说出猜想。
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比荡秋千的次数呢?补充:相同的时间内,写出你的想法。
在相同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可能与绳长有关,可能与质量有关,我们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做实验)做什么样的实验?
二、自主探究
先让学生明确自己小组的想法,选择其中的一种想法,确定如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
1.确定实验方案。
用什么样的道具演示验证你们的想法?
你们小组的分工是什么?
2.汇报制作的方案。
方案一:时间一样,绳子的长短一样,质量不一样,看秋千摆动的次数,一个同学负责计时,一个同学负责摆动,大家一起数次数,组长记录最后的次数。
质疑:为什么时间一样,绳子的长短一样?质量不一样?
方案二:,时间一样,物体的质量一样,绳子的长短不一样,看秋千摆动的次数。
质疑:为什么要时间一样,物体的质量一样?
三、动手试验
说出自己的发现。
结论,秋千摆动的次数与绳子有关,绳子越长摆动的越慢,次数越少,相反,绳子越短摆动的越快,摆动的次数越多。
四、拓展延伸,实际应用
1.再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如果让你去玩这三个秋千,你会选择什么样的?
其实,我们大家做了和科学家一样的事情。在我们同学们当中一定也会产生未来的科学家。
2.建立数学与科学之间的练习:
你知道吗?我们今天所研究的荡秋千这种运动的方式,在科学课上叫摆的现象。
如果我想让这个摆摆的快怎样做,要摆的慢呢?
关于摆你还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
怎样让他荡的很高?怎样让他一直荡不停?
引导: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
采取“猜想---试验---结论”这样的过程。
设计意图:对所学过的数学思想的延伸与应用。
3.总结:今天的课堂上玩的怎么样?说一些你的感受和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了玩荡秋千的学问,我们先发现了值得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猜想,然后制定方案自己想法做实验,然后分析我们得到的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运用这样的结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今后的生活中,愿我们用善于现的眼睛、积极思考的大脑,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它,你会玩的越来越高兴,收获的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