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机械波的产生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仅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
D.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定垂直
2.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如图所示,其中图甲是t=1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该波中某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两图用同一时间起点).图乙可能是图甲中哪个质点的振动图象( )
A.x=1 m处的质点 B.x=2 m处的质点
C.x=3 m处的质点 D.x=4 m处的质点
3.质点以坐标原点O为中心位置在y轴上做机械运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波源振动一个周期时的波形图为
A. B.
C. D.
4.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s,则( )
A.此波的周期为2.4 s
B.在t=0.5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C.经过0.4 s,P点经过的路程为0.6 m
D.在t=0.9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5.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其振幅为A,波长为λ,某一时刻波的图象如图所示。在该时刻,某一质点的坐标为(λ,0),经过四分之一周期后,该质点的坐标为( )
A.(5/4)λ,0 B.(5/4)λ,A
C.λ,A D.λ ,-A
6.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已知这列波在P点处依次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长是5m
B.这列波的波速是10m/s
C.质点Q需要再经过0.5s,才能第一次到达波峰处
D.质点Q达到波峰时,质点P恰好到达波谷处
7.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质点K与M处于最大位移处,质点L与N处于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质点L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
B.此时质点N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
C.此时质点K的加速度为零
D.此时质点M的速度为零
8.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波形图如图中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c点,t=0.6 s时波恰好传到e点,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a、b、c、d、e是介质中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当t=0.5 s时质点b和质点c的位移相等
B.当t=0.6 s时质点a的位移为-5cm
C.质点c在0~0.6 s时间内沿x轴正方向移动了3 m
D.质点d在0~0.6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20 cm
E.这列简谐横波遇到频率为1 Hz的另一列简谐横波时我们能够观察到干涉现象
9.(卷号)1575449205997568
(题号)1575449288744960
(题文)
一列简谐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9m的a,b两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B.
C.D.
10.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0.5 s时的波形图。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周期为1.5 s
B.波速为6 m/s
C.t=2 s时,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
D.t=1 s时,x=1 m处的质点处于波峰
11.具有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功能的两只手机在间距小于10cm时可以通过________波直接传输信息,其载波频率为1.5×107Hz,载波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则该载波的波长为________m.
12.下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示意图,1、2、3、4……为绳上的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0时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运动,质点振动周期为T。经过四分之一周期,质点5开始运动,此时质点1对其平衡位置的位移为6cm。则当t=时质点5的运动方向为_________,当t= 时质点9运动的路程为_________cm 。
13.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波速为0.6m/s,P点的横坐标x=0.96m,从图示时刻开始计时,此时波刚好传到C点.
(1)此时刻质点A的运动方向和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2)经过多少时间P点第二次达到波峰?
(3)画出P质点开始振动后的振动图象.
14.(12分)如图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1=0时刻的波形图象,此时波中质点M正处于平衡位置,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到t2=0.55s时质点M恰好第三次到达y轴正方向最大位移处. 试求:
(1)该波传播方向;
(2)该波波速大小;
(3)从t1=0到t3=1.2s,波中质点N走过的
路程和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机械波在介质的传播特点是波源的振动带动相邻质点做受迫振动,所以机械波的振幅等于波源的振幅,故A错误;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波源无关,故B正确;机械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由机械波的形成原因可知频率不变,C错误;在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同或相反,并不垂直。只有横波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定垂直,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考查了机械波有关基础知识,解题关键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传播特点,注意区分横波和纵波,在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相同或相反,并不垂直.由于教材3﹣4做题遇到的大部分是横波,因此很容易让人误认为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一定垂直.
2.D
【解析】
由图乙知,质点在t=1 s时处于平衡位置且沿y轴负方向振动;甲图是t=1 s时的波形图,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t=1 s时,x=1 m处的质点处于负的位移最大处,x=2 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振动,x=3 m处的质点处于正的位移最大处,x=4 m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振动。所以图乙可能是图甲中x=4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点睛】
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间的关联的判断方法
①波形平移法:将原波形图(实线)沿波的传播方向移一段微小距离后,得到一个新的波形图(虚线),从原波形图(实线)上某一质点画一个箭头指向新波形图(虚线),箭头的方向表示这个质点的振动方向,如图所示。
②两速同侧法:在波的图象上某一点,沿竖直方向画出一个箭头表示质点振动方向,并设想在同一点沿水平方向画出另一个箭头表示波的传播方向,那么这两个箭头总是位于图线的同一侧,如图所示。
3.A
【解析】
由振动图象可知,振源起振方向沿y轴向上振动,且波沿x轴正向运动,后面质点的运动落后前面质点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关键要抓住波的基本特性: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与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距离为一个波长,且后面质点运动落后前面质点运动。
4.B
【解析】
从实线波形图到虚线波形图需要经历t=(n+)T??个周期,而周期大于0.6s,可知T=0.6,解得:T=0.8s,故A错误;由图象可知:λ=8m,则波速为:,在t=0时Q点的横坐标为5m,由于波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在t=0.5s的时间内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vt=10×0.5=5m,故在t=0.5s时,Q点振动情况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m处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而t=0时距离坐标原点10m处的质点到达波峰位置,故B正确;经过t=0.4s,P完成半个周期的振动,经过的路程为2A=2×0.2m=0.4m,故C错误;t=0.9s的波形图和t=0.1s的波形图相同,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所以P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运用波形的平移法分析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得到周期,并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质点的状态。
5.D
【解析】
由题,简谐横波水平向右传播,图示时刻(λ,0)处质点向下运动,再经过1/4周期时,质点到达波谷位置,所以坐标为(λ,-A),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关键要根据波的传播方向判断出质点的运动方向.可以采用排除法判断出A、B两选项是错误的,因为质点只上下振动,横坐标不变.
6.B
【解析】
由图读出波长λ=4m。故A错误。由题,这列波在P点依次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波的周期为T=0.4s,则波速为,故B正确。图中x=2m位置与Q点相距x=7m,x=2m处的振动传到Q点的时间为,则质点Q需要再经过0.7s,才能第一次到达波峰处。故C错误。P、Q相距两个波长,是同相点,振动情况总是相同,质点Q达到波峰时,质点P也恰好达到波峰处。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波动图象的能力.C项也可以先求出波从图示位置传到Q点的时间.波传到Q点时,Q点向下振动,再经过3T/4第一次形成波峰,将两个时间相加即为所求.
7.D
【解析】
根据“上坡上,下坡下”原理质点L向y轴正方向运动,质点N向y轴负方向运动,AB错误;根据可知MN两点的位移最大,回复力最大,所以加速度最大,速度为零,C错误D正确.
8.AB
【解析】
由题意可得该波向右传播,起振的方向向上,波长是4m,0.6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λ,所以波的周期 , , 该波是方程:
当t=0.5s时质点b的位移:
c点的位移: ,当质点b、c的位移相同.故A正确;质点a的初相为,振动方程 ,当t=0.6s时 ,故B正确;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只是沿振动的方向振动,没有沿x轴正方向移动.故C错误.因为发生干涉的两列波频率相同,这列简谐横波的频率为Hz,遇到频率为1Hz的另一列简谐横波时,我们不能够观察到干涉现象,故D错误;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对波动图象的理解能力.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时,往往应用波形的平移法来理解.该题中的A选项使用波的方程是该题的难点,也可以使用作图的方法来解决.
9.AC
【解析】
由振动图象可知t=0时刻,a在正向最大位移处,b处在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当简谐波由b向a传播时,其可能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则a、b相距9 m,等于(n+ )λ,则 (n=0,1,2,3…)当n=2时,λ=4 m,只有A正确.当简谐波由a向b传播时,其可能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a、b相距9 m等于(n+)λ,即(n=0,1,2,3…)当n=0时,λ=12 m,只有C正确.综上所述,AC正确,BD错误;故选AC.
【点睛】
本题是机械波中多解问题,根据两个质点的状态,画出波形图进行分析是惯用的方法,根据波动图象上同一时刻两个质点的振动状态,画出可能的波形,得到距离9m与波长的关系式,求得波长的通项,得到波长的特殊值,即可进行选择.
10.BC
【解析】
由图所示,波长λ=4m;波向右传播的距离为nλ+λ=4n+3m,则波速 周期 ,根据周期T>0.5s可得:n=0,则T=s,波速v=6m/s;选项A错误,B正确;t=0时刻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t=2 s=3T时,x=2 m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选项C正确;t=0时刻,x=1m处质点在波峰,故t=1s=T=1T时,x=1m处质点位于波谷,故D错误;故选BC。
【点睛】
此题考查机械波的传播问题,根据两个时刻的波形图找到波传播距离的表达式,然后可得到波速及周期的表达式,再求解其他量.
11. 电磁 20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可知,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从而形成电磁波.已知波速c,频率f,由波速公式求解波长.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告诉我们:变化的磁场能产生电场,从而产生电磁波.空气中电磁波的传播近似等于光速c,由波速公式
得波长,
12. 竖直向上; 18
【解析】经过T时,质点1从平衡位置运动到波峰,此时质点5刚开始振动,由于后一个质点重复前一个质点的振动,由于质点1开始竖直向上振动,故质点5开始振动时也是竖直向上振动.
当 时质点已经振动了时间,而质点在一个周期内通过的路程是4A,则时质点9运动的路程为 S=3A=18cm.
点睛:掌握简谐波传播过程中,“后一个质点重复前一个质点的振动”、“一个周期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A”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13.(1)质点A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2)1.2s(3)振动图象如图.
【解析】(1)波向右传播,质点A的运动方向沿y轴正方向.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2)由图象可知,波长λ=0.24m,
波的周期 T=m/s=0.4m/s
波从该时刻传播到P经历的时间
P开始向下振动,第二次到达波峰
经历时间
所以t=t1+t2=1.9s
(3)P点开始振动方向向下,周期为0.4s,其振动图象如图.
14.①沿x轴负方向传播20m/s②路程为120cm;2.5cm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根据M点的振动方向,由波形平移法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并由质点M的振动情况,确定波的周期,读出波长,再由波速公式求出波速.②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分析求解质点N经过的路程和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1)图示时刻M点沿y轴负方向运动,根据波形平移法判断得知,此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在到这段时间时,质点M恰好第三次到达正最大位移处,则有,解得周期为:.
由波的图象可以看出波长为:,则波速为.
(2)在至这段时间,波中质点N经过了6个周期,即质点N回到始点,所以走过的路程为,相对与平衡位置的位移为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