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什么是周长(2)
知识与能力: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能应用周长的意义,解决身边简单的周长问题。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结合具体情境,求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观察、思考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周长。
能运用周长的意义解决身边简单的周长问题。
一、情境导入
1.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什么是周长?”的问题,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2.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2)]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教材第46页“试一试”第一幅图。
提问:你能求出这个小公园的周长吗?用的什么方法?为什么?
学生做题并汇报:240+410+200+190+560=1600(米)。
引导观察:观察这组加数,你发现了什么?有没有简便而快速的计算方法。
这组加数中410和190能凑成整百数,而560和240也能凑成整百数,都可以放在一起加。所以这道题可以这样计算:240+560=800(米),410+190=600(米),800+200+600=1600(米)。
2.出示教材第46页“试一试”第二道题。求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三角形的周长是:120+120+120=360(米)。
四边形的周长是:110+86+90+124=410(米)。
五边形的周长是:75+75+75+75+100=400(米)。
(3)通过这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请自由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3题。
鼓励学生根据数的特点用简便算法计算,如140+160、170+230可以凑成整百数。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一说计算这些不同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最后一个图形可以列式5+8+8+5+9,还可能列式5×2+8×2+9。
3.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什么是周长(2)
240+410+200+190+560=1600(米)
三角形的周长是120+120+120=360(米)
四边形的周长是:110+86+90+124=410(米)
五边形的周长是:75+75+75+75+100=400(米)
本节课的内容,求“小公园的周长是多少米”,教材在情境图下面呈现了两种算法:一是将各边长度依次相加,得出周长;二是根据数据的特点,先将能凑成整百的数相加,再把得到的结果加在一起,计算时更加简便。提醒学生遇到比较复杂的运算,要努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