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长方形周长(1)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长方形周长(1)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5 15: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长方形周长(1)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它们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通过摸一摸、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进行探究交流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简单问题。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是呀,国庆节快到了,我们准备开一次“欢庆国庆”为主题的班会,让我们一起来布置教室吧!老师想把黑板装上漂亮的花边,可是我遇到困难了,同学们能帮我解决这个难题吗?
预设学生可能有的回答:
生1:把黑板的四边都测量出来,算一算一共是多少米,花边就买多少米。
生2:只要测量一个长和一个宽: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样就算出这个黑板一周的长度了,也就求到花边的长度了。
师:你们都是爱动脑的好孩子!其实黑板一周的长度,就是黑板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周长”。
[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1)]
二、新知探究
1.理解周长。
什么叫做周长?
(封闭的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请大家动手算一算你手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1)学生动手测量长方形。
汇报测量方法。
(2)动手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①6+4+6+4=20(厘米)
因为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宽+长+宽,即6+4+6+4=20(厘米)
②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因为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③(6+4)×2=20(厘米)
因为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一个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3.出示教材第48页第1个问题:量一量,算出右面长方形的周长,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学生独立测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小组交流测量和计算结果,集体汇报展示:长5厘米,宽3厘米。
周长:5+3+5+3=16(厘米)
5×2+3×2=16(厘米)
(5+3)×2=16(厘米)
(3)学生根据求周长的算式,说出对周长公式的归纳理解。
4.自学归纳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课件出示自学目标。探索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求周长。
(2)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第48页第2个问题: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算?量一量、算一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通过先测量再计算得出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3+3+3+3=12(厘米)。
5.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第3个问题。说一说,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学生思考、交流、探讨、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师: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最简单方便?
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集体订正。(求右图的周长时,提醒学生测量尽量精准)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第1题。
四、课堂小结
谁能把今天学到的新知识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长方形周长的定义,长方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各边和的关系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算式,探求多种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再运用探求长方形周长方法的正迁移,通过测量和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用同样的方式得出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边长乘4.对“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个公式是学生从计算中得到的,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