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易错题的剖析与解题技巧

文档属性

名称 典型易错题的剖析与解题技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1-06-06 08: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东阳市外国语学校 王森伟
易错题型:
实验能力题
图表信息题
思维定势题
科学方法题
……
小柯同学想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检验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请认真分析装置,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装水的分液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完成上述实验的过程中,分液漏斗的开关一般需要打开_____次。
(3)二氧化碳微溶于水这一性质,对该验证实验的结果是否有影响?
例1
②将萌发种子产生的CO2快速压入澄清石灰水中
①为种子萌发提供充足的水分
2
没有影响
实验能力题
认真分析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1)若在如图装置的试管内装入澄清石灰水,该
装置可用来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验证实验的操作中,漏斗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中,我们还可以利用该装置制取以
下气体中的 (填序号)。
①氧气 ②氢气 ③二氧化碳
原题1
认真分析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甲装置中的试管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甲装置可用来 验证 。
(2) 乙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 。
原题2
实验能力题
出错原因:
解决方法:
这里的实验能力主要指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俗的说就是考查教材的的实验我们有没有做过,会不会做,以及对教材中的实验会不会改进、创新。
①平时实验操作太少,不能真实再现实验的全过程(如练习1这一题目)
②实验原理、实验要求没有真正理解
深刻理解实验原理、注意点,熟记实验步骤,解题时假想在操作实验
在一次实验课中,小辉同学安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氧气,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按此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带来的后果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
(2)将上述装置改正后重新实验,小辉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
试管破裂
水槽中的水变红色
当观察到集气瓶口外有气泡冒出时,就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进行兴趣实验。
⑴每次实验时,打开止水夹,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A处放置某溶液,B中盛有红色溶液,打开止水夹一段时间后,B中液体变为无色。请写出A、B中符合上述现象的一组物质:
A中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中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
烧杯D中有水留下,试管B中产生气泡
浓盐酸
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空气
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及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可能是唾液淀粉酶
C.试管Ⅲ中的淀粉未分解,就是因为温度不适宜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50min后便会失去活性
例2
C
图表信息题
图表信息题
出错原因:
解决方法: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我们数据的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规律、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对图像、表格中信息阅读不充分
②不能提取出有效信息数据处理能力不足
①仔细阅读、观察、分析图像、表格中蕴含的信息
②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取出有效信息
③就题论题(因为这类试题并不局限于教材,试题内容取材很广,涉及高新技术、实验探究、日常生活,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
编号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① 馒头碎屑+ 2ml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② 馒头碎屑+ 2ml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加2滴碘液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严格按照实验设计条件进行操作,实验结果是①和②号试管都变蓝,这与实验目的不相符。为此,实验小组再对实验设计进行讨论分析。你认为他们应考虑的因素是( )
A.馒头碎屑的量 B.水浴的温度
C.搅拌的影响 D.滴加碘液的量
练习1
A
篮球是一项深受同学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右图表示的某同学的一次投篮情景,图中的曲线表示篮球的飞行路线。则在下列四幅图像中(E为篮球动能,t为飞行时间),能较准确表示篮球在离开手后到达篮框的飞行过程中(不计阻力),动能变化情况的是( )
D
练习2
在今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中,莉莉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右图是她在进行自选项目铅球考试,图中的曲线表示铅球的飞行路线。则在下列四幅图像中(E为铅球动能,t为飞行时间),能较准确表示铅球在飞行过程中(不计阻力),动能变化情况的是( )
原题
C
1824年,法国青年学生巴尔德在把氯气通入海藻灰的浸出液(水作溶剂)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在提取后的滤液中有一层极少量深棕色有恶臭的液体,这引起了他极大的重视。进而深入研究证明这种深棕色液体就是溴单质(Br2)。就这样,一种新的元素被发现了。
已知海藻灰的主要成分为碘化钠(NaI),还含有少量的溴化钠(NaBr)。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过的有关置换反应及金属活顺序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溴单质的物理性质除了深棕色液体外,还有: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氯气和溴化钠溶液的反应: ▲   
(3)非金属活动性强弱:氯 ▲ 溴(填>、=或<)。
练习3
答案⑴有恶臭、难溶于水 ⑵ 2NaBr+Cl2=2NaCl+Br2 ⑶ >
在左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灯泡上标有“6V”字样,灯泡电流随电压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求:
(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为了保证电路安全,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为多少瓦?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多大?
例3
思维定势题
(1)小灯泡额定电压为6V,由图像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1A。
UL
RL=
IL
6V
1A
=
=

解析:
(2)由题意可知,为保证电路安全,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6A,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
P=UI
=9V×0.6A
=5.4W
由图像可知,当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6A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2V。
UR=U-UL
= 9V-2V
= 7V
UR
R=
IR
7V
0.6A
=
=
11.67Ω
思维定势题
出错原因:
解决方法:
思维定势简单的说,就是在解决新问题,受到原有思维的局限,用的还是老方法,甚至是想当然,并没有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科学问题
①解题时依赖于习惯
②对科学知识理解不深刻,停留在表面
③不能充分提取题目中的有效信息
①加强对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
②练习中出现错误时,勇于向老师暴露自己的
解题思路
③考试时认真读题,别被“似曾相识”迷惑,
充分挖掘题中信息
Zn+2H2SO4(浓)=== ZnSO4+SO2↑+2H2O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但锌和浓硫酸在常温却发生如下反应:
(1)品红溶液遇二氧化硫会褪色,现要验证二氧化硫的这一性质,请选择下列装置并按顺序排列__________;
A B C D E
(2)足量的锌和100克98%的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________。
A64克 B32克 C16克 D无法计算
A D C
D
练习1
如图,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小球在拉力F的作用下,沿与水平面成45°角的方向斜向上运动,下列对于小球受到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小为19.6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大小为19.6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C.大小为19.6牛,方向与竖直向上
D.大小为19.6牛,方向与竖直向下
v
C
练习2
(2009义乌)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图,其中可能的是( )
A、只有甲 B、只有乙、丙
C、只有甲、丙 D、甲乙丙均有可能
C
下图是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是主要观察对象,如果要将视野由左图变为右图,下列操作过程中,必须要做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物镜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练习3

学习科学离不开实验,许多实验都需要测量多组数据,但多次测量的目的却不尽相同,下列实验中:
①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③伏安法测电阻 ④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多次测量的主要目的相同的有__________;
其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
① ②
排除偶然性
多次测量的目的
排除偶然性
减小实验误差
寻找规律
科学方法题
电流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电流的效应去了解它。如:电熨斗中是否有电流,可以通过电熨斗是否发热来判断,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几个科学研究事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有_________。
A细胞通常看不见,可以用显微镜来观察
B在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比较动能的大小
C磁场看不见,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D分子运动看不见,可以通过红墨水的扩散现象来显现
B D
练习1
科学方法
等效替代法——
类比法——
转换法——
模型法——
研究串、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
研究电流时,与水流进行对比
温度计通过液体的热胀冷缩显示温度的变化
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引入光线
放大法——
用乒乓球来放大音叉的振动
现阶段复习的几个注意点:
1、错题归纳、梳理
2、错因分析
3、强化训练答题习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