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去奶奶家
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乘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画图表示题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乘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会用画图表示题意。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爸爸带着淘气和笑笑回老家去看奶奶,他们在火车上发现了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他们在去奶奶家的路上又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去奶奶家)
二、新知探究
1.交流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例题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大声地告诉同学们?
学生可能会说:
生1:淘气去奶奶家先乘了火车,后来又乘了汽车。
生2:我知道图中黑白相间的路线表示的是火车路线;红色的路线表示的是汽车路线。
生3:淘气乘的火车每时行115千米,他乘了4时;淘气乘的汽车每时行45千米,他乘了2时。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淘气乘火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淘气乘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淘气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师:好,大家提出的问题都有研究的价值。今天,我们就选择其中一个共同探索。那就是: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2.读示意图。
学生自主观察教材上3位同学画的示意图。
师:3位同学通过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你能看懂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并说一说每种画图方法的优点。
3.提出问题。
(1)淘气上午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学生思考:怎样知道2时后火车行驶到什么位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4时是2时的2倍,也就是说,2时行驶的时间是火车行驶时间的一半,如果火车的行驶速度不变,可以判断,2时行驶到火车行驶路程一半的地方。
师:怎样标注位置呢?
生:可以用线量一量总长度,将位置标在线一半的地方;也可以数一数图上火车道的节数……
(2)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
学生思考:要想知道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多少千米,需要分别计算出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汽车行驶的路程。
学生自主列式计算。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
答: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550千米。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分组合作,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准。
(2)教师请学生代表汇报计算结果和思考过程。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1、3、4题。
(1)学生自主读题,理解题意并解答。
(2)教师请学生上黑板板演,集体评议。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努力的?
去奶奶家
115×4=460(千米)
45×2=90(千米)
460+90=550(千米)
答: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550千米。
本节课的内容是如何借助线段图,通过简化得出线段图,简化图例,明确数量关系。这过程中的数量关系与线段图结合是本节的难点,一定要让学生明确点与点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中存在数量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等。本节的第2个注意点就是对“2时后所在位置”的标记,这道题看似简单,但却是后面绘制线段图中常用到的手段,也是估算和理解数量关系的一个过程,所以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