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0×5=?
知识与能力:探索并掌握“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个规律,正确计算有0的乘法。
过程与方法:参与并探究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掌握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0”表示什么含义吗?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那么你们想知道“0”乘任何数得多少吗?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0×5=?)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课件出示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认真自学教材第60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算算结果。
(3)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反馈交流。
(1)师:让我们来判断一下203×3的积是一个几位数,大概是多少?生:积是一个三位数,大约是600。
(这里需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有些学生在判断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生:我认为有的同学在算到十位0×3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他有可能认为0×3=3,这是错误的。
师:那你认为0×3=3,这是错误的。
师:那么0×3等于几?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0×3=0,因为3个0相加等于0。
师:同学们听懂他的解释了吗?他是怎样说的,谁来再一次?(教师引导学生对0×3=0进行合理的解释,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
(2)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并说明理由。
0×5=0 5个0相加等于0;100×0=0 100个0相加等于0;5×6×7×8×9×0=? 0×0=?
师: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3)探究“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师:刚才我出的题你会计算了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名学生板演,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讨论。要求板演的学生讲评,说一说算理。
师:有不同的算法吗?谁来说一说。
2 0 3
×
3
6 0 9
2 0 8
×
5 7
1 4 5 6
对比这两种方法,结合计算的过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中间的0可以忽略不计算,进位时就在这一位直接写进上来的数,不进位时,就在这一位写0。
师:现在你能用学会的方法检查组员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吗?
学生小组活动,互相纠正存在的问题。
组织学生展示纠错的过程,并相互提醒,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点评。
三、巩固练习
1.师:打开教材,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计算下列各题。
240×5 320×5 150×3 250×4
204×5 302×5 105×3 205×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上、下两组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生1:每列的第一个乘数只是十位和个位交换了位置,第二个乘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乘数末尾有0,一题是乘数中间有0。
生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
2.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4题。
师:你是怎样判断的?能不计算直接填出答案吗?
学生观察和思考后明白: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得出答案。
3.完成教材第61页“练一练”第3、5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教师指名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0×5=?
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
本节课教学,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复习0的相关知识引入0的意义,再加入“0加一个数的计算”而引入“0乘一个数的计算”。在乘法的意义与0的加法的结合中,让学生明确0乘任何数都得0的规律,自动生成了这个知识。因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记忆得最牢。但在本节知识的练习中,还是出现了0乘一个数还得原数的情况。说明学生易于把一个数加上0的知识混淆到本节知识来,所以加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算理的理解很重要,还要不断地反复讲和练。还有就是竖式计算中忘了加进位数的情况。有待学生在今后的练习中巩固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