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2.4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6.2.4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冀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7-15 21:5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表
单位(学校) 授课班级 二年级授课人
课程名称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学时 1
课程标准 探索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竖式计算方法
教材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减法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 1,在第二次退位后除了加上本位的数,还要减去上次退的 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是学生学习笔算减法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明白了相同数位对齐,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的道理,如果将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呈现给学生,学生完全可能通过知识的综合、迁移、自主学习掌握这一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数学思考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结局问题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理解被减数各位上数的变化。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减法的估算。
教学重点 内容理解连续退位笔算减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解决措施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教学难点 内容理解被减数各位上数的变化。 解决措施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与交流在练习中注意提出估算的要求
教学方法 和学习方法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典型学习方法:讨论,自主探究,实际操作
课 堂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例题主题图。
师: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说一说。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1)张丽家7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2)张丽家8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
解决问题:要求(1)张丽家7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
所以列式为:515-335=?
要求(2)张丽家8月份的用电量是多少?所以列式为:703-514=?
探究算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尝试,全班交流。
笔算:师生共同用竖式计算。
514 703
-335 -514
179 189
3.算法优化: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
3.算法优化:引导学生比较各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
三、结论总结? ??笔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再减。
四、课堂练习
学生观察画面,充分表达从画面上看到的信息。
估算:(1)514接近510,335接近330,510-330=180,514-335≈180。?(2)514接近500,335接近300,500-300=200,514-335≈200?
1)从“平时你们都怎样安排假期生活”这样一个熟悉的生活体验切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知识性学习与能力的提高都最终服务于运用生活。这里,我通过同桌两人相互讨论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在理解图意环节,通过直观和抽象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如何解决两地间的距离问题。
3.根据《标准》提出的“将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笔算前,我设计了一个估算的环节,在学生参与估算时,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不同的合理估计都给与肯定,允许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算法多样化的较好体现。
(1)7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用电量是335千瓦时。???(2)8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用电量是514千瓦时。???(3)9月1日电表上显示的用电量是703千瓦时。
先要找出数量关系:7月份的用电量=8月1日电表上的数-7月1日电表上的数?
找出数量关系:8月份的用电量=9月1日电表上的数-8月1日电表上的数?
板 书

计 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为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当10,加上本位数再减,中间有0时要从百位上借1当10,此时十位上是10个十,再从十位上借1当十,这时十位上剩9个十
形 成


测 课本63页练一练
教 学





填写说明:
1、学习目标:知识点具体描述语句。
2、课堂教学过程:详细叙述课堂教学过程每一步骤的设计依据、教学结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以及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等。
3、形成性检测: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检测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填写根据知识点选择的检测题内容。
4、教学评价及反思:对本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的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师成长的经过。此栏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