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课时安排
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
越战期间,越南人民利用多山多林的优越自然环境,运用游击战给予美军重创,美军为了对付山地的游击战,从飞机上喷洒了一种物质,使山上的树林落叶,草木枯死,并且几年内植被都难以恢复。这种秘密武器到底是什么呢?这种物质的实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植物激素的一种。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是激素的调节
①向日葵幼嫩的花盘跟着太阳转;
②窗台的盆花会弯向光源;
③水平放置的幼苗,茎背地生长,而根则向地生长。
看图探讨
这些现象分别是由哪种刺激引起的?这种刺激在方向上有什么共同点?
一 植物的向性运动
⒈定义:
植物体受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
思考:
你能举出几个向性运动的例子吗?
含羞草受到触动后叶片闭合下垂是向性运动吗?为
什么?
向性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⒉意义:
㈠达尔文父子的实验
二 生长素的发现
⒈植物具有向光性,向光弯曲的外因是单侧光;
⒉胚芽鞘的生长弯曲与尖端有关;
⒊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弯曲生长
的是顶端下面的一段。
Ⅰ
Ⅱ
Ⅲ
Ⅳ
结论
用明胶块(能透过化学物质)将幼苗顶端隔开
㈡波森-詹森实验
用云母块(不能透过化学物质)将幼苗顶端隔开
二 生长素的发现
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可穿过明胶传递给下部。
对照组
对照组
直立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弯向对侧生长
不生长不弯曲
㈢1928年、温特的实验
燕麦
温特实验证实了苗尖中确实存在一种化学物质,可促进生长,并把它命名为“生长素”。
1934年 荷兰生化学家郭葛提取生长素——吲哚乙酸(IAA),是由色氨酸经转氨、脱羧、氧化等反应后合成。
㈣郭葛分离出生长素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求证
得出结论
达尔文
1880
波森
詹森
1913
温特
1928
郭葛
1934
植物为什么具有向光性?
向光弯曲与单侧光有关
这种化学物质是什么,能否传递?
这种化学物质可以通过明胶
能否收集这种物质并单独测其作用?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单侧光使幼苗产生化学物质,并传至下部,造成下部向光弯曲。
幼苗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传递给下部。
这种物质是由尖端产生的,能促进生长,所以命名为生长素。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IAA)。
一
二
三
四
苗尖中有促进生长的物质
是一种化学物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总结
植物顶芽的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顶端下部的生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向下运输的过程中,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结果使背光侧生长素比向光侧多,背光侧生长比向光侧快,茎就向着光照的方向生长。
三 向光性原理
单侧光→茎尖端→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块、向光侧慢→向光弯曲
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
⒈产生的部位:
主要有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⒉分布:
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 、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
四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⒊运输:
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植物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即极性运输。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正常生长状况下向上的一端
形态学下端:正常生长状况下向下的一端
四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五,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0-10
10-4
10-8
10-6
10-2
0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c/mol·L-1
茎
①曲线AB段表示:
②B点表示:
③BC段表示:
④C点以后表示: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加强。
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对茎的生长促进作用减弱。
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茎的生长抑制作用增强。
B
A
C
思考:C点表示生长素( )
A 没有 B 没有作用
C 有作用,但促进和抑制作用相等
C
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有双重性。
⒉不同器官的敏感度不同
10-10
10-4
10-8
10-6
10-2
0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
c/mol·L-1
根
芽
茎
B
A
C
⑤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效应是:
抑制生长。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其顺序依次为( )
根>芽>茎
⒈植物的根向地性、茎
背地性的形成原因?
⒉在失重状态下,植物的根、茎生长状况如何呢?
思考解释:
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侧枝、根也存在此现象)----顶端优势
⒌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的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如植物的生长,既受生长素促进细胞增大的影响,也受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殖的影响;又如,脱落酸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对抗的,它强烈地抑制生长,加速植物衰老;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又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当生长素的浓度超过最适浓度时,乙烯的含量增加,抑制植物的生长等。总之,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协调统一,以及植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六 植物激素的应用
㈠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
天然的植物激素与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合称
㈡应用
①顶端优势的应用(果树栽培、园艺、行道树);
②生产无籽果实(无籽蕃茄与无籽西瓜的区别);
③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④防止落花落果;
⑤除草剂(萘乙酸、 2、4-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