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周练小测《酸与碱》同步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上册 周练小测《酸与碱》同步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7-15 18: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练小测《酸与碱》__[学生用书B14]
1.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
A.CO2 B.O2
C.NaCl D.NaOH
2.为得到纯净的物质,某同学设计了表中的除杂方法,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A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 CaCO3,过滤
B H2SO4溶液 HNO3 加入适量 BaCl2溶液,过滤
C CO2 HCl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D Na2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3.对知识的及时整理与归纳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硫酸的化学性质后,初步归纳出稀硫酸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五个圈中的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
图1
(1)已知X是金属单质,则X可以是__Zn(或Fe等活泼金属)__(填一种即可)。
(2)请写出稀硫酸与Y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H2SO4+2NaOH===Na2SO4+2H2O(合理即可)__。
4.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记作A、B)。
(1)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A是__稀盐酸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2)他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B溶液中的现象是_出现白色沉淀。
(3)他还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了A、B两种溶液,这种试剂是__①__(填序号)。
①紫色石蕊试液 ②CuSO4溶液
③醋酸溶液 ④KCl溶液
5.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图2
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_氢氧化钠或酚酞__画的。无色液体分别是A:__水__、B:__酚酞__、C:__盐酸__;或A:__水__、B:__氢氧化钠__、C:__盐酸__。
6.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AlCl3+3NaOH===Al(OH)3↓+3NaCl__,当NaOH溶液加至一定量时,白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全部溶解,生成NaAl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Al(OH)3+NaOH===NaAlO2+2H2O__,则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__C__。(纵轴表示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横轴表示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
A      B      C    D
7.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饭盒中有一小包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镁粉和氯化钠。小明利用这包粉末,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验证并分离铁粉的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__用磁铁吸引__。
(2)若要进一步分离镁粉和氯化钠而得到干燥的镁粉,要进行的操作是:溶解、__过滤__、洗涤、干燥。在前两步实验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玻璃棒(或烧杯)__(填一种)。
(3)在(2)所得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对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小明作如下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硫酸镁。
猜想2:溶质有硫酸镁和__H2SO4__(填化学式)。
经查阅资料:硫酸镁溶液酸性极弱。若要检验猜想2是否正确,能不能选用无色酚酞试液作为试剂?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小明选用一种金属单质进行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从而肯定了猜想2是正确的,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Fe+H2SO4===FeSO4+H2↑(合理即可)__。
8.实验室有一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该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称取0.75g样品,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液A和0.1g沉淀B;
②将滤液A等分成2份,一份先加少量酚酞试液再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得混合物C,另一份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得混合物D;
③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
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则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NaCl、Na2CO3__。
(2)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__CaO、Ca(OH)2、CaCO3__。
9.科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瓶口有少量白色固体且玻璃瓶塞打不开,这一情况激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展开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瓶口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找资料】(1)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SiO2),试剂瓶身经抛光处理,不易反应,而瓶口和玻璃塞上的磨砂将二氧化硅裸露出来;
(2)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3)硅酸钠(Na2SiO3)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很强的粘合性,可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硅酸钠溶液能与强酸反应,如:Na2SiO3+2HCl===2NaCl+H2SiO3↓(白色);
硅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SiO3+CaCl2===2NaCl+CaSiO3↓(白色)。
【作出猜想】白色固体的成分是:
Ⅰ.硅酸钠;
Ⅱ.硅酸钠和碳酸钠;
Ⅲ.硅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白色固体溶于适量水中形成样品溶液,分组进行如下实验并相互评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与评价
第 1 组 有气泡冒出且产生白色沉淀 同学们认为猜想①__Ⅰ__不成立;写出生成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②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
第 2 组 第 一 步 产生白色沉淀 第1组同学认为:此步骤还不能准确 判断出原固体的成分。
第 二 步 ③__酚酞试液不变色__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Ⅱ成立。
【反思交流】
有同学认为,第2组实验中不能用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钙溶液,理由是④__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影响检验氢氧化钠__。
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且试剂瓶只能用橡胶塞。
10.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_浓H2SO4__。
图3
(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g;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g。
(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__保证NaHCO3全部分解__。
(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Na2CO3+H2O+CO2↑)
【答案】(4)设NaHCO3质量为x,则样品中的Na2CO3的质量为41.2g-21.2g-x=20g-x,所以NaHCO3分解生成Na2CO3的质量为x-(41.2g-35.0g)=x-6.2g。
2NaHCO3Na2CO3+H2O+CO2↑
168     106
x     x-6.2g
=,x=16.8g,
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1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