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7-15 22:56:04

文档简介

高一答案
1.C
由原文可知,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将他认为不符合要
求的李杜诗歌删去了大半。
《马嵬》是一首政治讽刺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杨贵妃)的故事为抒情对象
诗中隐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强烈批评之意。
“他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分析错误
从原文看,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格的批评,不是“诗歌理论”。
从“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产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
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的抒情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
打下的烙印”可看出他在某些方面是赞成魏晋南北朝以来的诗歌理论的
曲解文意。原文是“只要网络主播和网络平台规范有序,能够为消费者减少销售环节,节约
时间成本,确保商品质量,降低购买成本,提高购物效率,提供完善服务”,就应该大力支

于文无据。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的主播才能
在成熟市场业态中留下。但是这样的主播不一定是高学历主播
6.(1)推动直播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的鼓励扶持和规范管理,为直播经济的发展提供
良好的商业环境。(2分)
2)推动直播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对主播职业的引导和监督。在能力素质上,鼓励主
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道德品行上,强调主播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2分)
“流露了此时的宝玉因尚未与黛玉定情,还更为亲近宝钗的感情倾向”错误。宝玉对宝钗道
谢、让座,是对客人的礼貌客气,对黛玉的话更显出两人的亲昵
宝钗说的是第①句。
(1)宝钗来见宝玉,是以送药为理由当着众人的面光明正大进来的;在情不自禁表达自己
对宝玉的心疼时,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显示出宝钗是一位矜持端庄、含蓄内敛的闺秀。(3
(2)第①句中的“人”既可以指别人,也可以指宝钗自己,不像②句那样亲密直白,更符
合宝钗的性格特点。(2分)
9.(1)宝玉挨打后,宝钗送药、交代药的用法和功效,关注的只是宝玉的伤情。她虽心疼
宝玉挨打,但又认为宝玉挨打是自己不听劝告造成的,有责备宝玉的意思。宝钗和宝玉之间
没有在精神上相知相通。(3分)
3)黛玉出场时“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表明黛玉闻讯后痛哭时间久,她所说的“你从
此可都改了罢”直白地显示了她对贾宝玉安危的担心,并没有对贾宝玉挨打前的行为否定
指责,她才真正是宝玉的知心人。(3分)
光以为礼立嗣以亲,中山王先帝之子,帝亲弟也,以《尚书·盘庚》殷之及王为比,中山王
宜为嗣。上以《礼》兄弟不相入庙,故遂立定陶王为太子
11.B
出:京官外调。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出”可以指贬官;但是有时也指平调。如《后
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D项曲解文意。孔光从不与王莽争位次,是因为他害怕王莽的权势,并不是因为他恪守礼法。
他始终不举荐自己的弟子,可以看出他处事公正、不徇私情,办事周密谨慎,不能说明他仁
义贤德
13.(1)定陶太后果然从阁道早晚到皇帝的住处,请求皇上赐予尊号,让她的亲属富贵受
宠,使得皇上不能根据正直的原则秉公行事
(大意3分。贵宠,使动用法;直道,犹正道,指正确的道理、准则。每处1分。)
(2)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丧失气节、玷辱使命,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廷去呢!
说着拔出佩刀自刎。(大意2分。屈节辱命、虽、引,每处1分。)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題每小題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題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
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白居易的美学观点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
的积极作用。他认为诗歌之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
命题。所谓¨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
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
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以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
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乐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但是,白
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
可能不对他产生影响。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
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
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白居易认为这样
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善理人者,宣之使言”。这是为他
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木思想,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格的
批评。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义尽去矣。”唐诗也一样,李
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
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傾向,这是正确的。但是他要求毎
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也正是根据诗歌“补察
时政”“泄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白居易对于诗歌创作的动机、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本人创作的《新乐府》,确实符合这些要求
白居易的诗论,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历代都有一些诗人以他的《新乐府》为范本,写
作了一些反映人民疾苦、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统治的讽喻诗,形成了中囯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
统。当然,白居易过于强调诗歌的政教美刺的内容以及诗歌形式的“质而径”“直而切”,对诗歌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