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2《内能》精选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热学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霜,这是液化现象
B.?0℃的水变成0℃的冰,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端午米粽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冬天搓手,手变暖和是利用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2.关于内能、温度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热量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不能喝刚烧开的水,是因为它含有的热量太大
B.?用打气筒快速给车胎打气,筒壁会发热是由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D.?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
4.装着开水的暖水瓶塞有时会弹起来。同时看到一股“白气”冒出来,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木塞弹起来,是因为暖水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对木塞做功
B.?在木塞弹起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木塞的机械能增加
C.?看到的“白气”是从瓶子里出来的水蒸气
D.?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冰晶
5.“开水煮白菜”是国宴上的一道精品菜,如图中这道菜的制作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放一点盐,汤就有了咸味,说明分子只在液体中运动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分子只在高温下运动
C.?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
6.如图,礼花筒利用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将彩带喷向空中,产生喜庆效果。则高压空气膨胀过程中(?
)
A.?对外做功内能增加???????????B.?分子热运动加剧????????????C.?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向外界传递热量
7.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适量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橡胶塞被推出,管口出现大量“白气”。此实验中,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是(??
)
A.?试管变热的过程??????????????????????????????????????????????????B.?水变热的过程
C.?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
8.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
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
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压缩空气做功,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
9.如图所示,用塞子塞紧瓶口,再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内气压达到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下列关于瓶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瓶内打气,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B.?向瓶内打气,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增加
C.?塞子从瓶口冲出,气体对外界做功,气体内能减少
D.?塞子从瓶口冲出,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10.下列图中利用做功改变内能的是(??
)
A.?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B.?小孩从滑梯上滑
C.?冬天“哈气”取暖????????????????????????D.?液化气燃烧加热
11.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锯条发热??????????????????????B.?划火柴点火
C.?烧水时水温升高?????????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
12.如图所示的四个热学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迅速下压活塞,活塞对厚玻璃筒内的空气做功,硝化棉燃烧起来??
B.?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紧压两铅柱使它们合在一起,悬挂钩码也未被拉开,主要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D.?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瓶内有白雾产生,瓶内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
二、填空题
13.热熔胶枪是手工制作中常用的工具。如图所示,扣动扳机通电后胶枪中的发热体能够发热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改变内能的,用它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________现象。
14.载人飞船完成各项任务后。在返回地球过程中,返回舱进人大气层将通过一段黑障区。这一段时间飞船将“烧成”一个大火球,如图所示。飞船被“烧成”大火球是通过________方式改变飞船内能的。
15.如图所示的是“瓦罐酥肉”,它是“老郑州”最爱的味道之一,当一份瓦罐酥肉被端上餐桌时,酥肉的美味香飘四溢,这是________现象;一共热气腾腾的酥肉入口,舌尖上除感觉到美味外,舌尖的温度也升高了,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了舌尖的内能.
?
16.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的是双层玻璃,并将两层玻璃中间抽成真空。注入一定的热水后,立即盖上软木塞,软木塞会跳起来。木塞跳起的过程中: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少”),木塞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减小”)。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选填“热传递”“做功”)。
三、实验探究题
17.如图,在试管里装一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
(1)酒精燃烧,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2)水的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__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使水汽化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
(3)水蒸气冲开瓶塞,水蒸气对瓶塞________;且瓶口出现“白气”原因是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实验都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请回答:
(1)图甲说明通过________方式使物体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图乙所示现象叫________,表明分子在________。
(3)图丙所示现象主要是因为铅块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选填“引”或或“斥)力。
(4)如图丁,向装有少量水的集气瓶中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会看到瓶口出现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
答案
1.解:A、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A不符合题意。
B、0℃的水变成0℃的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因此内能减小,B不符合题意;
C、端午节粽子飘香,是因为粽子香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粽子的香气,C符合题意;
D、冬天搓手,手变暖和是利用做功改变手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霜是凝华形成的,温度不变时状态改变,内能不同;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
2.A.内能的大小和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故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A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增大,可能吸收热量也可能别的物体对它做功,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吸热时,内能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是不变的,C不符合题意;
D.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热传递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3.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我们不能喝刚烧开的水,是因为它具有的内能太大。A不符合题意;
B.用打气筒快速给车胎打气,筒壁会发热,是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B不符合题意;
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克服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由于保鲜室中的温度高于冰块的温度,则冰块会从保鲜室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4.解:A、木塞弹起来,是因为保温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对木塞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符合题意;
B、木塞蹦出的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少,木塞的机械能增大,B不符合题意;
CD、看到的“白气”是从瓶子里出来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而不是从瓶子里出来的水蒸气,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5.A.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错误;
B.菜做好起锅时,清香扑鼻,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错误;
C.白菜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正确;
D.白菜的内能增加是通过水加热实现的,属于热传递,错误。
故答案为:C
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6.解:A、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是减小的,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所以分子热运动变慢,B不符合题意;
C、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减小,转化为机械能,C符合题意;
D、礼花筒内的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而不是向外界传递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高压空气膨胀对外做功,其自身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7.解:A、试管变热,是试管从火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水变热,是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
C、水吸热,温度升高,汽化成水蒸气,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水蒸气推出橡胶塞的同时变成“白气”的过程,是水蒸气膨胀做功,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橡胶塞的机械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D。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8.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压缩体积是做功方式。
9.解:如图,向瓶内打气时,外界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的内能增加,气体的压强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塞子从瓶口冲出,此时气体对塞子做功(即对外界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10.A.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水蒸发从手吸热,是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克服摩擦做功,使臀部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B符合题意;
C.冬天“哈气”取暖,手从热气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不符合题意;
D.炒菜做饭时,对饭菜进行加热,饭菜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热传递方式和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1.A、在锯木料时,锯条的温度会升高,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A不符合题意;
B、划火柴点火是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B不符合题意;
C、烧水时水温升高,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C符合题意;
D、铁丝来回弯折温度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做功实质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是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12.解:A、当活塞迅速压下去时,活塞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因此棉花燃烧起来,此过程与汽油机的压缩冲程类似,在压缩冲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能转化为内该,A符合题意;
B、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符合题意;
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能悬挂若干钩码而不分开,是引力发挥了主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口附近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出现“白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2)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4)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3.
解:(1)热熔胶枪扣动扳机通电后,热熔胶枪中的发热体能够发热是利用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为内能;(2)热熔胶枪给热熔胶加热时,会闻到熔胶的气味,这是熔胶的气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答案为:做功;扩散。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4.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克服摩擦做功,使返回舱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被“烧成”大火球。
本题是载人飞船完成各项任务后,在返回地球过程中,返回舱进人大气层将通过一段黑障区,克服摩擦做功,温度升高,这一段时间飞船将“烧成”一个大火球.
15.人们闻到香味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品尝美味时,通过热传递改变了舌尖的内能。
故答案为:扩散;热传递。
分子运动形成扩散现象,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6.瓶塞跳起来时,由于瓶塞具有一定的速度而机械能增大,这是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所以,瓶内气体的内能减小了;根据题意知道,瓶塞跳起来是通过暖瓶内水蒸气膨胀对瓶塞做功导致内能变化。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17.解:(1)酒精燃烧,消耗化学能,得到内能,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2)酒精燃烧释放出的热量,试管内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使水汽化产生高温高压的水蒸气,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3)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汽化出大量的水蒸气,这些高温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将塞子冲出;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白气”.
故答案为:(1)化学;内;(2)热传递;(3)做功;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白气”.
燃料燃烧可以把化学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可以改变内能.
18.解:(1)甲图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起来,是做功增加了棉花的内能;(2)乙图先用玻璃板隔开一瓶空气和一瓶二氧化氮气体,当抽去中间玻璃板后,过一会儿下方玻璃杯中的二氧化氮气体颜色变浅,上方玻璃杯中的空气颜色变深,是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丙图将接触面被削平的两个铅块用力压紧,可以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即便在下端悬挂一定质量的重物也不分开,说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4)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受温度减低的影响,瓶口周围的气体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雾。
故答案为:(1)做功;增大;(2)扩散;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引;(4)白雾;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1)(4)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第二种是热传递,热量向外界传递,物体的内能减小,热量由外界传向物体,物体的内能增加;
(2)(3)该题目考查的是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结合题目的表述分析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