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的比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在美术学习中,比例美与造型美、色彩美处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完成一件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一定少不了各部分比例关系的参与。书中开始就为大家介绍了《溪山行旅图》,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早期并沿用至今度量方式“丈山、尺树、寸马、豆人”,表现了山水和人之间的比例关系。达芬奇的作品深入的介绍了黄金比例,并为后面引导学生运用黄金比例设计作品打好了知识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是小学五年级的美术课,该阶段的学生对于设计制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一些审美和设计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这节课的比例知识甚至于黄金比例对孩子们来说依然是个挑战,理解比例并不难,理解黄金比例并把这个法则应用于生活就有一定难度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就算教师做了示范,很多孩子依然不会计算黄金比例,因此依靠学生个人力量是很难找出生活中的黄金比例的,与此同时,我从数学老师那里了解到,比例的计算并不在五年级数学的学习范畴内,所以这节课只能换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稳扎稳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黄金比例、运用黄金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学会测量黄金比例,能够发现生活和艺术中比例的美,运用黄金比例来设计花瓶。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所学“黄金比例”的知识,设计一个比例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
情感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中的比例知识,感受“黄金比例”的美,并能够找到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黄金分割比”。难点:灵活运用美术中的比例知识进行艺术实践。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范画、记号笔、卡纸、剪刀、宣纸、国画颜料,固体胶、展板。
学具:卡纸、记号笔、剪刀、宣纸及其他美术常规工具。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导入:过段时间就是圣诞晚会,我的朋友想把自己打扮成全场最美的人,他能达成他的愿望吗?
播放视频 问:他美吗?为什么他没做到?
生:他的上身和腿的比例不协调。
师结:看来常人的比例失调是没办法给我们带来美感的。那么怎样的比例关系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 美术中的比例
二、新授课
比例其实就是造型各部分的大小关系、尺寸关系。说起尺寸,老师就要为大家自豪地介绍我国早期并沿用至今的测量方式。——市尺
介绍丈、尺、寸、豆
问1:用在画面里会怎么样?一起看看(出示《溪山行旅图》)问2:我突发奇想,将画面中山和人的比例互换,会产生怎样有趣的效果?
师结:在美术中比例真是太意思,太神奇了!
2、探究性学习:
比例的世界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发现,那是2500多年前,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串神奇的密码。(出示密码)
师问: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这串数字有什么寓意?它能破解什么秘密?
(教师详解定义)
分组探究
《维鲁维斯人》(书中)——人体的秘密
黄金比例的秘密先是就藏在人体里,给大家一点小提示,可以从人的高度入手,这个分割点或许和肚脐有点关系。
预设1,学生快速准确找到黄金比值,教师稍作补充即可。
预设2,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找到黄金比值,教师应该鼓励大家,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要担心,和老师一起来找吧!并结合实例详细讲解,如:生活中的人为例,帮助学生理解。
(2)探究性练习
试着找出手中彩纸的黄金分割点(为后面设计制作花瓶做好铺垫和准备。)
三、欣赏作品
黄金比例不仅仅是人体美的密码,它同样是建筑美、绘画美、设计美、摄影美的密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打开开启美的大门,根据图片提示,看一看黄金比例又藏在哪里了
根据图片一一讲解。
四、教师示范
1、对折-分段(瓶颈、瓶身)-打形-剪-装饰等步骤
2、视频介绍多元的装饰手法,给学生更多的选择。
五、发散思维—欣赏学生作业
黄金比例可以有很多玩法,瓶子的外形设计有无限可能,看看卫岗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运用黄金比例的知识来设计花瓶的。观看视频。
问:你们有信心挑战他们吗?
六、艺术实践
请你根据所学的“黄金比例”知识,设计一个比例关系适宜且装饰美观的花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装饰方法
七、作品展评
1、小组内先自选出优秀的作品,装饰在黑板的展板上进行全班展示。
2、师出示评价标准,问:你做到了吗?
瓶子的设计符合黄金比例,整体造型美观、协调。
花瓶装饰美观,有特色。
每位同学的作品各有特点,欣赏一下,看看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呢?
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鼓励和肯定,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延伸任务:
观看教学课件。
生回答问题。
学生很好奇,大胆发表自己自己的想法。
大家一起头脑风爆,发散思维。
学生根据定义,分组测量,计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可深入浅出,结合生活实际来解决。
初步了解人各部分的比例关
系,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
为学习新课做
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