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3.7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岭南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7-16 07: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共 1 课时
第 课时 课型 造型 表现
学情分析 艺术来源与生活,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同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的能力。思维活跃,处于以具象思维为主的年龄,对未知领域有较强的探索欲望和乐于体验、自主探究意识,并希望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愉悦与成功感。喜欢创作,表现形式多样。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现力缺乏自信心,所以作品完整度不高。不过学生对生活中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有体验,但要在画面中表现出来,还是有难度的。
教材分析 ? 画出《立体感、宽间感》是岭南出版社小学美术教材第十册第七课,它属于写实与抽象的世界的学习领域,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单元通过重点绘画语言----透视、质感、线条与色彩的学习,了解运用这些语言进行写实与抽象绘画创作的过程与方法。重点是强调了有关透视、质感、线条与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用写实或抽象手法创作一幅简单的画面。在前面的第二单元中,主要是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与生活为主题,基本上是简单方法表现出自己喜欢作品,在造型上打下良好基础,不要求表现立体感和空间感。但为学习以后透视、质感、线条与色彩做好了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中透视现象的基本特征,学习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学习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前后空间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与体验,理解透视现象及其基本特征;学会运用“斜线法”“垂线法”“投影法”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情感与态度 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增强科技意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重点 运用透视原理的基础知识,侧重用明暗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与画面的空间感。
难点 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原理。
教学策略 欣赏评述 观察与发现 思考与创作 欣赏和评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前 准 备 教具:1.制作好教学课件、
2.搜集相关的图片、视频、文字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透视的相关知识。
4.水果实物 1、准备学具:画纸、彩笔、书本。
2、做好课前作业(仙人掌)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情境 课堂导入 出示简笔画的苹果和素描画的苹果,初步观察平面和立体的区别
师:屏幕上两个苹果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是简笔画的苹果,是平面的:另一个是素描画的水果,是立体的。
师:回答的非常正确,请你们表扬她。那么画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翻开书本22页。
出示课题,板书《画出立体感 空间感》
1开门见山,直接让同学观察以及分辨出平面水果与立体感的水果的视觉效果,调动学生的视觉
。 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展 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1、让学生欣赏书本《番石榴》。
师:(1)画中有哪些水果
(2)那些水果在前面,哪些水果在后面?为什么要这样摆放?
(3)光源从哪里来?
(4)画家是如何表现水果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5)现实生活中在番石榴整个色差不会这么大,为什么书本番石榴亮暗面色差如此大呢?
师:虽然我们初步接触了画出立体感的画面,但如何画出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呢?请大家观看一些平时生活中的透视现象,相信大家就会找到一些办法。
活动二:观察与发现:
2、出示几张日常生活的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的透视现象;利用图片观看路两边的树木和道路的变化。找出透视规律。
师:请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借助透视框来进一步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3、师:看这两幅图,你能分辨出哪个是平行透视哪个是成角透视?并找找它们的特点。
平行透视:a、至少有一个面与画纸平行
b、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a、没有一个面与画纸平行
b、有两个消失点
4、师:请同学们按照这个特征来说说书本的两幅图《村间小道》和《凳子和鞋》分别是哪种透视现象呢?
尝试与探索:结合教材范画,了解“斜线法”“垂线法”“投影法”等。
板书:斜线法
垂线法
投影法
自主表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抓住学生表现的兴趣点。
活动二:课堂练习,布置课前作业,画一幅仙人掌盆栽图(平面图),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用明暗法进行改造,画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1、观察水果画面的立体实物立体感,颜色之间由于光线强烈产生的变化,结合《番石榴》作品欣赏,初步感受画出物体立体感的视觉效果
2、学生通过实践认识透视的基本原理;从实景中感受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
1
1从水果的摆放,光源的位置颜色的变化来欣赏这幅作品。
为后期用明暗法来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做铺垫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和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加深对两种透视现象的理解

课 堂

展课

课 堂 发 展


5、师:同学们数学课都画过正方体吧?请两个同学来比一比,正方体不同的面(正面,侧面、上面)开始画,把正方体画出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左边的同学是从正方体的上面开始画,然后线条垂直往下画出另外的两个面。这种从上往下的画法,我们把他叫做垂线法。
右边的同学是从正面开始画,然后线条往后斜着画出另外两个面。这种从前往后花朵方法我们把他叫做斜线法
板书;垂线法 斜线法
师:接着看另一组图片?这些已经画出了立体感的物体为什么某些地方加线条呢?
师:这是物体的暗面和投影,这种方法进一步加强了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我们把这种加入暗面和投影的方法叫做明暗法。
活动三:示范
拿出一张课前作业,平涂的仙人掌,运用今天的明暗法来改一改,表现出物体的力提高和空间感。
1:让学生明确光源的位置从而确立投影,以及受光面(亮部)背光面(暗部).
涂亮部的时候运用比固有色更浅的同类色;画暗部的时候运用比固有色更深的同类色,投影则用最深的赭石、深紫色等。
3、注意高光部位(距离光源最近的地方),以及高光的形状,以跟物体的形状有联系,及高光大面积不宜太大。
活动四:思考与创作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作业仙人掌的绘画,运用明暗法来表现出仙人掌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师巡视四周,有特别好的作品及时表扬,如画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及时提出,让大家引起注意)
学生上黑板画立方体
观看图片
观看示范
拿出课前作业
从学生的两种绘画方式引出垂线法和斜线法
示范主要步骤,讲解关键点,让学生清晰接下来的练习方向
练习明暗法表现仙人掌的立体感
展示与评价
活动五:欣赏与评价
1过程评价:)。
2 展示评价:作品贴到展示区,请学生充当小老师,从中挑选出心仪的作品,盖上“小画家”印章,并说说自己喜欢这幅画的理由。
(1)自评:可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
(2)互评;选出自己喜欢的画,盖上小画家的印章,说出喜欢的理由。
(3)教师总评 学生到展示区点评自己心仪作品 学生评价环节就是把评价作品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表达自我的信心,更容易促进交流学习,以及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总评要注重对学生创作思维和手法的赞赏和评价。鼓励为主。
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我们知道了透视的原理是?
我们懂得了如何画出立体感。
我们能分辨出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讨论交流 首尾呼应
课后延伸 鼓励学生课后认真观察身边的景物,养成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好习惯。 提供一些学习路径供学生查找和学习。
板书设计 1画出立体感、空间感
2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
3透视的表现方法:
4垂线法、斜线法、投影法
课后反思 一:课前作业应该说明具体要求,有些同学构图偏小。
二:课堂应该让学生先把课前作业举起来让教师检查,表扬一些作业完成的非常好的学生,这样才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三:高光的使用应该根据物体的结构和形状,这里我没有具体说明和操作,导致很多学生操作失误
四:亮部的面积一般相对较大,而我没有点明,头影的位置应该刚好和光线角度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