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年、月、日 第 1 课时 课时划分 共1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室外阳光明媚,室内窗明几净,尤其窗台上美丽的盆栽朵朵竞相开放,在今天这样的美好时光,适合学习,快来告诉老师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其实年月日也是一种常见的时间单位。那么年月日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咱们一起来共同研究比时、分、秒更长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板书)
二、新授。
师:现在就请大家把课前准备好的日历拿出来,从上面找一找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在刚才找过程中你们发现日历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并不完全相同。大的数字表示的是月份,小的数字表示的是哪一天也就是几号,汉字表示的是星期几。)(点击出示)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我有几点疑问:是不是每年的每个月天数都不一样,不同年份的同一个月天数又是怎么样的?(点击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份统计表,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分小组来填写表格进一步探讨。(点击出示)
1.教学例1。
(1)观察、统计。
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涂色区
(2)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师:观察这份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有的月天数是30天有的月天数是31天,二月份的天数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师: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点击出示)(板书)
师:了解了这些知识我们在来一起把这张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在涂色区涂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从7月开始单数都是大月,从8月开始双数都是大月)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点击出示)
③儿歌记忆法:(点击出示)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游戏:大小月
师:男生表示大月,女生表示小月,老师随机说月份,学生来判断站或不站。
2.试一试。
提问: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全年有365天。
闰年的算法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