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直观的黑板、电视机、数学书表面到抽象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通过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然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拓展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丰富面积概念的表象,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教材还安排学生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但我认为把面积和面积单位合在一起则使本课内容过于繁琐,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我将面积单位纳入下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活动,丰富面积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线到面,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感知与理解面积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认识面
师:同学们,大家是否喜欢外出旅游啊?顾老师有一次外出遇到一个问题,看看大家的选择和老师是否一样?两张床(一大一小),让你来选择一张床,你会选择哪张?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孩子在对比的过程中,理解床的大小就是床面的大小。】
师:这个同学提到了一个关键的数学概念------面。哪位同学也来说说我们的教师里还有哪些面?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让孩子从周围、教室里体会面。这样,孩子才能体会到他所学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再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比一比,进一步来感知面。】
通过对比,认识面积
师: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从刚才找到那些面中,总结出它们的特征,找出不同点:面有平面、曲面,平面图形还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之分。相同点:它们都有边缘,进而让孩子用手指指一指边缘在哪里?面在哪里?它们都有大小,进而引出这些面的大小,我们就称为它的面积。】
练习: 下面三种图形,谁有面积?
35147251600201885950869954953008890
【设计意图:利用第三个不封闭的图形是无法确定它的面积的,进一步清晰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进一步巩固面积的概念。】
3.比较面积,总结方法
①比较明显可以用观测法
246697513906525717572390
4067175236220
3086100192405②不容易看出的
112395047625
情况1:如果学生回答测量的话,老师就给出数据,先独立思考,后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因为孩子的知识起点是周长,所以,他们很容易将面积与前面的周长混淆在一起。在这个环节可以利用“周长一样,但面积不一样, 例如:一根绳子围图形,或者 “凹”与“凸”;“面积一样,但周长不一样; 例如:
9048751143090487526860530480001543052228850154305
这两个环节让孩子更容易地区分周长与面积。】
情况2:如果学生回答重叠法的话,让孩子上台用剪刀给大家演示一下。
情况3:如果学生回答铺图形的话,让其选择一个一个图形来铺。
情况3:如果学生回答数格子的话,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既然面积是指面的大小,我们就有必要来比较一下。在比谁占的方格多,谁能铺的图形多,谁的面积就大。在这个过程中,面的大小就是面积就很好理解了。】
4.度量面积,统一标准
师:我们现在已经掌握了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的方法了?下面我们就来做个游戏:由6个方格拼成的长方形和由2个方格拼成的长方形,哪个面积大?
2190750952517240259525619125243205819150243205419100243205819150285756191252857541910028575
师:如果我们想具体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我们还得想想办法,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5.动手操作,激发想象
1. 数一数下面的图形的面积等于多少个方格?
2. 你能设计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图案吗?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画。
98107566675
【设计意图:让孩子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