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
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
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
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
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教材中恰当地使用了大量精美地图片来传递各种信息,既增强了材料地真实性和学生对教材地亲切感,为学生观察现象,理解速度概念提供了帮助,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地感性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地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对速度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感知物体快慢的方法。
2、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定义的方法------比值定义法。
3.从各种渠道搜集、估测一些物体的速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速度有新的、更透彻的认识,体会科学的魅力,启发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对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但学生的认识是初步的,甚至是片面的。通过本节的学习,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课文不仅仅是知识的介绍,更着重于科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科学的比较方法的引导。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速度的概念(2)速度的计算(3)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难点: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速度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观察法、比较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
3.什么是运动的相对性?
(二)、新课引入
师:乌龟和兔子谁跑的快?
师:在“龟兔赛跑”的比赛中,明明是兔子跑得快,而为何却是乌龟得了冠军呢?
(三)、新课教学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师:游泳池中,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在比赛过程中,观众是怎么判断谁游的快?
生:游在最前面的人快。
师:而在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裁判员是怎样判断输赢的?
生:裁判员认定时间少的人快。
方法一: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它是比较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例如:在1min内,骑自行车可通过200m,汽车可通过1000m,在相等的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长,它的运动比自行车快.
方法二: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它是比较物体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例如:百米赛跑时,11.25s的成绩比11.45s的成绩快.
图(a)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中间运动员通过的路程最长,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的最快;而图(b)表明三个运动员在通过相同的路程内,中问运动员所用的时问最短,所以中间的运动员运动得最快。
师: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路程多的速度快;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速度快.在物理学中,采用“单位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引进一个重要的物理量------速度。
2、速度及其计算方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velocity)
速度=路程/时间
若用字母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V
=
s/t
“单位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如1s、1h等,是为比较快慢而统一规定的“相同时间”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注意:
(1)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S是在时间t内所通过的路程,t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2)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参与计算过程.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读作“米每秒”,例如汽车1s通过10m记作“10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km/h.
(4)在进行速度单位换算时,只要把“原单位”中的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用目标单位中的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进行相应的等量代换即可
例如:1m/s
=
3.6
km/h
1km/h
=
5/18
m/s
练习:15m/s=
___km/h.
例题:某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是990km/h,它每分钟飞行多少km?如果你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要用多长时间才能通过客机1分钟内飞过的路程?
已知:V1
=
990
km/h
t1
=
1
min
V2
=
5
m/s
求:(1)
s1
(2)
t2
解:(1)
s1
=
V1
t1
=
990
km/h
x
1
min
=
990
km/h
x
1/60
h
=
16.5km
(2)
t2
=
s1/
V2
=
16.5km/5m/s
=3300s
答:
(1)客机每分钟飞行16.5km。
(2)
骑自行车要用3300s才能通过客机1分钟内飞过的路程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
运动轨迹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改变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物理学中把速度大小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特征;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
例如,火车在出站时速度逐渐增大,进站时速度逐渐减小。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平均速度公式v平
=
s/t
来处理有关问题。
九、小结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和公式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十、作业
课堂作业:能力培养
预习作业、第3节
十一、板书设计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
2.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
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公式:V
=
s/t
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
换算关系:1
m/s
=
3.6
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特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速度大小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特征;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相等的。
十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我的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找到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引入速度的概念和公式,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薄弱,这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