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 认识分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10.1 认识分子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7-16 10: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 认识分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分子》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一节。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依据新的课程理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生生互助互动为主线”的教学原则,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出发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根据学情分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学法分析
?结合上述教法选择,引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观察法 2.猜想法 3.自学法 ?4.小组合作学习法 5.比较、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方案
课题
认识分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2.?过程与方法:(1)学习领会猜想的方法。(2)经历通过计算认识分子“小”和“多”的过程,感知分子的大小,逐步形成丰富的想像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事例,意识到我们身边常见的现象可能隐含着深刻的物理学道理,从而激发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大多数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2.知道分子非常小,一般物体中含有大量分子。
教学难点
体会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
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情境激学法?3.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约3分钟)
[激发兴趣导入新知]从猴子分糖说起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1.屋檐滴水时间长了就能水滴石穿。2.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就会变小。3.铁铲用久了就会变薄。4.走近花园就能闻到花香。这些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这一节的学习《认识分子》。[板书]?认识分子
思考、讨论
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新知的欲望。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约30??分钟)
[提问]?古希腊有个叫做“德谟克里特”的哲学家对这些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就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如果你就是“德谟克里特”,那么你根据平时的观察,认真思考,说说你的猜想。
学生回忆思考并进行猜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讲述]?实际上同学们刚才和“德谟克里特”一样,都用到了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猜想。[多媒体出示]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情感教育]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将来也一定会成为一个科学家。
学生认真听讲
培养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讲述]对于微粒的猜想,无数科学家不断探索,获得了不同的结果。继德谟克里特之后,历史的脚步又迈过了近2000多年,化学家们终于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提问]那什么是分子呢?
学生认真听讲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约30??分钟)
[多媒体出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并板书。[讲述]师举例讲解。(这部分知识让生理解即可。)例证一:?一杯可口的水喝起来没有味道,糖块固然是甜的,当把糖块放入水中,糖溶化后,看不见糖了,但喝一口却有了甜味。由此可知,水无味的性质是由水分子来保持的,而糖水的甜味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糖分子来保持的。例证二:我们平时吃馒头会感到有甜味,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本身不具有甜味,但淀粉在口腔内经过消化初步消化成具有甜味的麦芽糖。原来的淀粉变成了现在的麦芽糖。原来的淀粉分子变成了现在的麦芽糖分子。分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乐于分析的习惯。
[自学]?常见的各种物体,无论它们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它们的大小、轻重有何不同;也不论它们是否有生命,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学生认真自学课本,知道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自学]自学课本“分子的大小”部分。[多媒体出示]?1.分子很小,我们用一般的显微镜都无法看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2.经过科学研究:大多数分子直径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0.1nm)。3.分子的质量也很小。例如: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
?学生自学课本并归纳。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体验]1.资料体验:想像分子的大小2.计算体验:想像分子的大小
1.学生自读物理课本105页活动“想像分子的大小”的(1)和(2)资料部分,体验分子的大小。2.计算课本课后思考与联习1、2题,体会分子的小和多。
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丰富的想像力。
巩固练习(约8分钟)
[多媒体出示]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微粒组成的,并把这种物质微粒叫做(
)A.微粒 B.分子C.原子 D.电子2.关于分子直径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约为0.1nm B.约为0.1umC.约为0.1nm D.约为0.1dm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一个细小的灰尘就是一个分子B.大雾天,我们看到空气中许多极小的水珠就是一个一个的水分子C.把一铁块锉成极细的铁粉,一粒铁粉就是一个分子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们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到单个分子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很小,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B.分子很小,可以用一般显微镜看到C.分子很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D.分子很小,只有用放大镜才能看到
生认真思考,进行练习。
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掌握情况,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5.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能保持物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6.猜想是科学家研究微观世界的重要方法,它是(
)与(
)之间的桥梁。7.分子很小,现有直径为1×10-10m的分子,要将(
)个这种分子一个接一个排列才能达到一粒芝麻的宽度(约1mm)?
反思收获课外拓展(约4分钟)
[交流反思]1.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感受?[课后实践活动与作业]1.完成课本10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的第1-3题。2.去图书馆或上网参阅资料,了解分子的特点,写一篇关于分子的自述,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回顾本节学到的知识作业:1.完成课本107页“自我评价与作业”的第1-3题。2.去图书馆或上网参阅资料,了解分子的特点,写一篇关于分子的自述,并与同学交流。
提高学生自学及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
[板书设计]一.认识分子1.什么是分子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②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大小①分子很小,直径数量级大约是10-10m(0.1nm)。②分子的质量很小。
教学反思: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在课堂上讨论的气氛很浓厚,思维也比以前活跃了,大多数学生能在自己看书与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也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效果不佳的地方:例如有部分学生甚至是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回答理论性问题时不敢轻易发表想法,原因是他们怕说出的想法和老师的标准答案不同,片面追求和书上概念的一模一样,不太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力:另一个问题是对于身边事物的举例比较浮于表面化,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形势下,那些只会死记死背的学生不如平常不很认真听讲的学生的思维要活跃。
PAGE